购物车中还没有图书,赶紧选购吧!
外国语言文学高被引学术丛书: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第二版)
外国语言文学高被引学术丛书: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第二版)
促销时间
距结束
00
:
00
:
00
:
00
书号
9787544654111
尚 外 价
降价通知
累计销量48
手机购买
图书二维码
配送
服务
赠送积分
49
数量
库存  
温馨提示

【声明】
本商城所售图书仅可作为个人学习使用,倘若用作他途(如用于商业获利等),所产生的一切后果请自负!

【退换货规则】
1、因商品质量问题需退换货,请您在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联系客服进行申请,并根据客服的指引进行退货操作。
2、收到商品之后如需申请七天无理由退换货,请您在签收之日起七日内联系客服进行申请,并提供证据。逾期将无法受理。
3、满足七天无理由退换货申请的前提下,包邮商品需要买家承担发货和退货运费。
4、发货运费金额因具体订单货品重量、寄往地区不同而各不相同,我们需向取货的快递公司确认之后才能了解。
5、退货地址: 请和客服联系,电话: 021-65425300转2039/2777; QQ: 800179112。
6、请在下单后14天内申请开票,逾期财务封账将无法受理;如产生退货,已开发票将作废。

  • 属性
  • 介绍
  • 目录
手机购买
图书二维码
加入购物车
价格:
数量:
库存  

图书详情

图书名称 :外国语言文学高被引学术丛书: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第二版)
书号 :9787544654111
版次 :1
作者 :张德禄,刘汝山
开本 :X16
页面 :240
装帧 :平装
语种 :汉文
字数 :300

介绍

【简介】

 

《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于2003年第一次出版,2015年入选‘中文学术图书引文索引”数据库。作者以韩礼德和韩茹凯的非结构性衔接机制为起点和标准,探讨了哪些语篇特征是衔接特征,以及它们如何能够对语篇连贯做出贡献,并就衔接机制、衔接力、衔接原则、衔接关系类型、衔接理论的应用等作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本书为第二版,增加了宏观连贯原则研究与多模态话语衔接和连贯研究,完善了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研究框架,进一步拓宽了语篇分析的思路。 

 

【出版说明】

 

‘外国语言文学高被引学术丛书”是基于‘中文学术图书引索引”(Chinese Book Citation Index CBKCI)据库的入选书目,将入库的引用频次较高的外语研究学术专著,进行出版或者修订再版。

 

该数据库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和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共同开发,涵盖人文社会科学的11个学科,以引用量为依据,遴选学术精品,客观地、科学地反映出优秀学术专著和出版机构的影响力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有32种图书入选‘中文学术图书引文索引”数据库,占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类入选专著数量近1/4(共132种入选),数量居该领域全国出版社首位。

 

本着‘推广学术精品,推动学科建设”的宗旨,教社整理再版这些高被引图书,将这些高质量、高水准的学术著作以新的面貌、新的方式展现给读者,这对于促进学者之间的思想交流,提高研究效率和研究质量,记录与传承我国学者在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优秀研究成果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为广大语言学者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源。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8年9月

 

【第二版前言】

 

《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第一版)一书出版已经有十三年的时间,市场上已经脱销。令人高兴的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决定再版该书,原因是该书的引用率比较高。这两个消息都使我高兴。第一个消息是给我一次机会,使我可以把该书重新修订一下,使它能够跟上形势的发展。第二个消息说明,这本书所关心的主要议题是大家都感兴趣的,有一定价值。对于该书第二版,我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做些说明。

 

在本书的第一版中有两位大家给我作序,他们分别是北京大学的胡壮麟先生和已故的中国海洋大学杨自俭先生。除了对他们学术和品德方面的敬仰之外,他们的序的内容也给我很大的鼓励。他们不仅在序言中肯定了本书的价值,而且说明了这个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将来需要继续研究的方面,使我受益匪浅。胡壮麟先生本就是这个领域研究的领军人,他对语篇衔接和连贯研究的认识是具有国际前沿性和指导性的。他的序十几年后读来一点不感觉有过时的意味,在这个领域仍然具有指导意义。所以,鉴于胡先生年事已高,不再打扰他重新写序。杨自俭先生对我有知遇之恩,从多个方面帮助和指导我,但他的过早去世,使中国英汉翻译领域失去一位领路人和大家,同时,对我本人来讲也是一个大损失。他在序言中不仅对本书的研究做了中肯的评价,而且就语篇和语境概念和它们的关系发表了他自己的意见,特别是他最后提出的五个问题,仍然是我们现在正在研究和将来需要继续研究的课题。从这个角度讲,杨自俭先生的序言对于今天的语篇连贯以及语篇与语境的关系的研究仍然具有很强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语篇的衔接和连贯的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是个热门话题,到了21世纪初开始逐步成熟,同时,也开始降温。主要原因可能是有关语篇衔接和连贯的话题似乎都有了比较全面的研究,难以发展出新的课题来继续研究。但其实不然,语篇衔接和连贯研究是语篇分析领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只是最近没有发展出新的理论和研究视角来。我觉得,语篇衔接和连贯的研究一方面需要深化,一方面需要扩展,再一方面需要从跨学科或超学科的角度进行研究。从深化角度看,语篇的衔接和连贯不只是探讨哪几个形式特征建立起了衔接关系,而是它们如何能够具有建立衔接关系的功能。这要到语境当中找答案,而像杨自俭先生提出的有关语境研究之类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和理清,就不可能对于这个问题做出深刻的解释来。另外,衔接现象的心理认知机制以及它的心理现实性可以继续研究;衔接与连贯的相关性的分析模式、衔接在建立连贯语篇中遵循的原则等都需要继续研究。从扩展的角度讲,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网络话语开始发展起来。网络话语的超链接性、层次性,松散性都给语篇连贯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另外,随着交际的屏幕化和多媒体化,多模态语篇越来越普遍,多模态语篇中不同模态实现的语篇部分如何形成连贯的语篇也需要继续研究。从跨学科和超学科的角度讲,语篇连贯不仅仅是个语言本身的问题,它还具有心理性、学科性特点。在心理上的表现可以和心理学研究相结合,通过心理实验等手段探讨衔接现象的心理表现和心理现实性,得出一定规律和模式。从学科性上讲,不同学科的语言有其自身的特点,同时就具有自己的衔接模式和衔接关系来形成连贯的语篇。这也是需要继续研究的。

 

本书作为第二版版本无力在所有方面都做进一步修订和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补充和探讨。一是宏观连贯原则研究(第九章),二是多模态话语衔接和连贯研究(第十章)。增加第九章是与第八章形成呼应关系。第八章是衔接原则,而衔接原则是服务于连贯原则的。宏观连贯原则是在语篇整体构建上要遵循的原则,而衔接原则要在这些连贯宏观原则中起作用。例如,衔接原则中的指称原则、阻断原则、可区分原则中都在衔接链贯穿全文原则中起作用。第十章则是为了适应语篇分析理论发展的新形势添加的。现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交际的屏幕化,促生了多模态语篇的迅速扩张,所以,需要对模态语篇的衔接和连贯问题进行研究。本章首先探讨了多模态衔接的类型和层次,接着探讨了多模态语篇的构建方式,最后探讨了多模态语篇分析的基本模式。

 

希望本书新的变化能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对于语篇连贯和衔接理论的研究有一定促进作用。

 

张德禄 

2017年12月上海文化花园香榭丽苑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一部分.理论探讨

 

第一章.语篇连贯研究回顾与前瞻

1.0引言 

1.1理论简评 

1.2语篇连贯的条件 

1.2.1文化语境 

1.2.2认知模式

1.2.3情景语境 

1.2.4心理思维 

1.2.5语义联系与相关性 

1.3形式衔接手段 

1.3.1非结构性衔接 

1.3.2结构性衔接

1.3.3语音语调衔接

1.4评论 

1.5存在的问题 

1.5.1连贯概念的理论化不足

1.5.2部分与整体的联系没有理清

1.5.3总体理论框架没有形成

1.5.4具体化程度不够

1.6发展趋向 

1.6.1语篇连贯概念研究

1.6.2整体性、系统性研究

1.6.3微观研究

1.6.4应用研究

1.7结语

 

第二章.连贯概念理论研究 

2.1连贯概念意义探源 

2.2衔接与连贯的关系

2.2.1衔接概念的定位

2.2.2衔接的范围

2.2.3语域的作用

2.3连贯概念的理论定位

2.4连贯概念的特点

2.5结语 

 

第二部分.语篇连贯的外部因素

 

第三章.社会文化因素与语篇连贯

3.0语篇连贯的外部条件

3.1社会文化因素 

3.2语类 

3.3情景语境 

3.3.1话语范围 

3.3.2话语基调 

3.3.3话语方式 

3.4语域 

3.5结语 

 

第四章.心理认知因素与语篇连贯 

4.0从心理认知角度看语篇

4.1连贯是一种心理表现

4.1.1线性连贯 

4.1.2整体连贯 

4.2整体连贯与语境连贯

4.3编码过程:语篇总是连贯的

4.4解码过程:不同听话者对语篇连贯的不同解释

4.5结语 

 

第三部分.语篇连贯的内部条件:衔接机制研究

 

第五章.语篇衔接的范围及类型

5.1衔接研究回顾 

5.2衔接的意义特点

5.3衔接的方式 

5.3.1语篇内的衔接关系

5.3.2语篇与语境间的衔接关系

5.4衔接的形式机制

5.5结语 

 

第六章.语篇的衔接关系及其在语篇连贯中的作用

6.0引言 

6.1线性关系 

6.1.1结构成分线性衔接关系

6.1.2项目之间的多重关系性

6.1.3结构性衔接关系

6.2层级性 

6.3语类结构的作用

6.4信息分布 

6.5主位推进程序 

6.6非言语手段实现的意义

6.7语篇意义的相关性与完整性

6.8结语 

 

第七章.衔接力与语篇连贯的程度

7.1衔接纽带的类型

7.1.1距离区分的衔接纽带

7.1.2显性纽带和隐性纽带

7.1.3区域纽带和整体纽带

7.1.4衔接链的形成和交互作用

7.2衔接力 

7.3衔接力与语篇连贯

7.3.1语境依赖性

7.3.2衔接力与情景依赖性

7.3.3衔接纽带的类型与语篇连贯

7.3.4衔接项目的数量与语篇连贯

7.4结语 

 

第八章.衔接原则与语言交际

8.0引言 

8.1语篇内部的衔接原则

8.1.1指称与词汇衔接

8.1.2替代与省略

8.1.3连接 

8.2语篇与语境之间的衔接的动因与表现形式

8.3衔接原则之间的交互作用

8.3.1主次优先 

8.3.2交际效率优先

8.3.3修辞效果优先

8.3.4形式规则优先

8.3.5情景语境决定语篇的衔接方式

8.4结语 

 

第九章.语篇连贯的宏观原则研究

9.0引言 

9.1宏观连贯原则 

9.2语篇整体构建与语篇宏观连贯原则

9.3结语 

 

第十章.多模态语篇衔接

10.0引言

10.1多模态语篇衔接和连贯的研究

10.2多模态语篇衔接的基本理论框架

10.2.1衔接关系

10.2.2多模态衔接理论模式

10.3多模态语篇建构的基本特点

10.3.1非语言模态语篇的内部衔接

10.3.2语言与非语言模态的衔接

10.4多模态语篇衔接的基本理论框架

10.4.1语境分析

10.4.2多模态语篇分析

10.4.3多模态语篇衔接分析

10.5结语 

 

第四部分.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理论的应用

 

第十一章.语篇连贯理论与文体学

11.1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模式

11.2文体学理论模式

11.3两种模式的比较

11.4衔接机制所体现的文体特色

11.5对比分析 

11.5.1语篇衔接分析

11.5.2简略比较

11.6结语 

 

第十二章.语篇连贯与翻译

12.1翻译的类型 

12.2翻译与连贯 

12.2.1对原语语篇影响连贯的因素进行分析

12.2.2对目标语语篇的先行研究

12.2.3确定翻译的方式

12.3连贯对等实现的条件

12.4衔接手段的对等

12.4.1非结构衔接

12.4.2结构衔接

12.5结语 

 

第十三章.语篇连贯与外语教学

13.0外语教学的目标

13.1连贯与衔接 

13.2外语教学 

13.2.1描述语篇的文化背景

13.2.2描述语篇的情景语境

13.2.3语篇的外指衔接

13.2.4语篇的非结构衔接

13.2.5分析语篇的结构衔接

13.2.6语篇的结构:语篇部分之间的衔接关系

13.2.7教授语篇衔接的规律和机制

13.2.8训练学生对语篇衔接与连贯的敏感程度

13.3结语 

 

第十四章.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293 

14.0其他相关学科

14.1语言习得与语言发展

14.2听力与写作 

14.2.1听力 

14.2.2写作 

14.3计算机与互联网

14.4社会语言学研究

14.5心理语言学研究

14.5.1语言能力的先天性和后天性

14.5.2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

14.5.3言语生成和言语理解

 

参考书目

附录一:英汉术语对照表

附录二:汉英术语对照表

对比栏

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2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3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4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