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图书,赶紧选购吧!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35
促销时间
距结束
00
:
00
:
00
:
00
书号
9787544669887
尚 外 价
降价通知
累计销量1
手机购买
图书二维码
配送
服务
数量
库存  
温馨提示

【声明】
本商城所售图书仅可作为个人学习使用,倘若用作他途(如用于商业获利等),所产生的一切后果请自负!

【退换货规则】
1、因商品质量问题需退换货,请您在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联系客服进行申请,并根据客服的指引进行退货操作。
2、收到商品之后如需申请七天无理由退换货,请您在签收之日起七日内联系客服进行申请,并提供证据。逾期将无法受理。
3、满足七天无理由退换货申请的前提下,包邮商品需要买家承担发货和退货运费。
4、发货运费金额因具体订单货品重量、寄往地区不同而各不相同,我们需向取货的快递公司确认之后才能了解。
5、退货地址: 请和客服联系,电话: 021-65425300转2039/2777; QQ: 800179112。
6、请在下单后14天内申请开票,逾期财务封账将无法受理;如产生退货,已开发票将作废。

  • 属性
  • 介绍
  • 目录
手机购买
图书二维码
加入购物车
价格:
数量:
库存  个

图书详情

图书名称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35
书号 :9787544669887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21-12
作者 :李维屏, 主编
开本 :16
页面 :195
装帧 :平装
语种 :汉文
字数 :350

介绍

【简介】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为CSSCI来源集刊,一直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至今已出版了33辑,第34辑在编辑流程中,本辑为第35辑。


本稿分为“学者访谈”“英国文学”“美国文学”“桥易学专栏”“理论与批评”五个部分,共计25篇论文,作者以各大高校外国文学教授为主,论文质量普遍较高。《英美文学研究论丛》一年两期,在国内外国文学界中的影响日益增大,是外国文学研究者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编者的话】


随着文学理论被引入国内批评界,评论界对文学作品的批评视野日益宽泛,如今跨学科、跨文化研究日益成为批评潮流。文学评论从新批评的方法中走出来,从文内研究向文外研究拓展,却始终不曾脱离文学本体论的范畴。关于跨学科、跨文化方法如何应用于文学批评,这一问题一直 是学界讨论的热点。鉴于此,本期我们邀请了蒋承勇教授做了访谈。蒋教授就这一问题指出,在认清人文社科之间的学科间性的基础上,可以展开多学科的对话与互涉,促进研究方法的更新。比较文学的跨文化研究可以打破单一民族文学的壁垒,转向融通的整体化理念。在比较辨析基 础上的异中求同是文学研究的一种世界主义方向。


本期“英国文学”栏目共有8篇文章,涉及英国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些新视角和新作品,值得读者细读。其中高奋以中国诗学的“情景交融”范畴为参照,探究伍尔夫《伦敦风景》中的6篇随笔体现出的主观情感与客 观景象融会贯通的特性。其多元境界融合相通于中国诗人王昌龄所提出 的“物境、情境和意境”说,兼具由表及里的深度和超然物外的高度。申富英探讨了维柯的历史观对乔伊斯小说诗学的影响。程倩全面梳理了英国当代女性小说的超验叙事,探讨了世俗生活叙写与超验话语叙事杂糅互溶的叙事传统,分析女性超验叙事的寓意性、趣味性和当下性。张琼的文 章则从互文与变奏两个点切入,分析了英国布克奖作家霍华德·雅各布森的近作《我叫夏洛克》在人物塑造、情节设计和结局选择层面对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的跨文类改写问题。


“美国文学”栏目的文章略多于“英国文学”栏目。相较之前来稿中美国文学方向的文章占大多数的情况,英国文学研究与美国文学研究比例失衡的问题在本期已经有所改观,有一些之前从事美国文学研究的学者也开始将注意力转向英国文学中尚未被挖掘的领域。本期美国文学栏目 收录了傅晓微的《<何西阿书>对<傻瓜吉姆佩尔>的原型意义》、陈靓的《对话与距离:<踩影游戏>的巴赫金视角解读》以及陈榕的《<埃德加·亨特 利>中的边疆家园与哥特暴力叙事》等13篇论文,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美国文学研究中未被发掘的新领地。傅晓微通过解读《何西阿书》与《傻瓜吉姆佩尔》的互文性,管窥这篇故事以及辛格其他作品中的先知文学影 响。陈靓从巴赫金的话语理论视角出发,以“距离”为架构,分析《踩影游戏》中的三层对话如何层层推进、交叠互动,得出结论:以路易斯·厄德里 克为代表的新生代本土作家更重视本土语言特质的展示和运用,在运用口述语言结构等技巧的同时将具有本土族裔特质的意识形态融入其中。 陈榕对《埃德加·亨特利》中的暴力表征进行文本与历史文化语境的全面考察,说明小说所传达的有关土地权利、家园归属和种族敌对等议题的文 化和政治信息。美国华裔文学作品大多探讨华人在美国的生活,而张 敏的论文探讨了美国华裔诗人李立扬诗歌中的中国水墨画的墨色之美, 表现出李立扬利用中国画的技法在无色中绽放彩色,使其诗歌产生独特的视觉美感,从而传达华裔群体绵长坚韧的生命美学。


本期的亮点是首次开设“侨易学”专栏,分别收录了侨易学开创学者叶隽的《侨像、冲突与二元三维——<南方与北方>所反映的资本语境与文化交域》以及刘瑾的《侨易学视角下“华人作家”赵健秀研究》两篇文章。“‘侨易学’的基本理念是因‘侨’而致‘易’,前者强调空间维度的整合,后者关注时间维度的演进,其中既包括物质位移、精神漫游所造成的个体思想观念形成与创生,也包括不同的文化子系统如何相互作用与精神变形。 提出侨易学这一概念在他[叶隽]属于‘顺水推舟’,因为这两年他基本上在不自觉地运用这个概念,涵盖一些需要用一大堆词汇还表述不清的东西,譬如文化间的关系是接受、影响、交流、接触、冲突、碰撞、斗争、融合还是创生?”叶隽在专栏的文章中借助观侨取象的研究路径以及二元三维的思维方式,分析《南方与北方》中奥斯丁“精美世界”体现的西方之源的资本英国映衬下的维多利亚时代资本语境的特点及文化交域的呈现,值得读者细细研读。刘瑾运用侨易学视角,阐释“华人作家”赵健秀在生活历程、文学实践中“侨易行动”“桥交”“变创”与“渐常”等现象,探讨作品中塑造“规则侨易之离家、异则侨易之归家”的唐人街叙事主题,揭示族裔身份建构与书写历史、保护地方的关联性,彰显了华裔对于找寻自我、永存族裔文化之根、显现“在场”路径的思考与诉求。


本期“理论与批评”栏目刊登了伏飞雄的《事件与叙述:叙述分层与经典叙述学概念框架反思》与李英的《英属北美殖民地共同文化的形成》两篇文章。前者以叙述分层与经典叙述学概念为框架,指出经典叙述学的故事与话语二分,故事、叙述文本、叙述行为等三分,并不构成真正意义的叙述分层逻辑,事件与叙述,应是现代广义叙述学最基底的概念框架。后者批判地借鉴“文化研究”学派的宏观思路,以英属北美殖民地共同文化 的形成为主线,对移民神话、美国历史、契约社会、宗教信仰和民族身份等重要文化内容进行交叉学科研究,指出英属北美殖民地共同文化的形成是一个积极的、富于对抗性的“文化”过程。从每个栏目的收稿数量来说, 每期收到的理论来稿一直不多,期望各位作者不吝赐稿。

目录

【目录】


学者访谈


外国文学研究中的文学思潮和跨学科、跨文化研究——蒋承勇教授访谈录


英国文学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伦敦风景》中的情景交融


论维柯对乔伊斯小说诗学的影响


诗性想象:英国当代女性小说之超验叙事


互文变奏的和弦:论雅各布森的《我叫夏洛克》


石黑一雄《莫失莫忘》中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情结


康拉德小说中“我们的一员”的文化含义辨析


论《白牙》中流散族群内部的文化冲突


向真而死——论《菲德拉的爱》的消费符码与悲剧情感


美国文学


《何西阿书》对《傻瓜吉姆佩尔》的原型意义


对话与距离:《踩影游戏》的巴赫金视角解读


《埃德加·亨特利》中的边疆家园与哥特暴力叙事


无色中的有色 ——李立扬诗歌中的中国画墨色之美


罗伯特·库弗小说《火刑示众》中罗森堡间谍案的文学再现与抗议策略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中的空间建构


由《美国学者》看爱默生的教育思想


“缺失的伊甸园”:约瑟夫·奥尼尔《地之国》中的美国民族性反思


扎克斯·穆达小说的民间立场及其根源研究


“严肃”的“戏仿” ——从《普特迈瑟故事集》看辛西娅·奥兹克的“礼拜式” 叙事


从冷战到乌托邦:《四门城》的政治主题释读


霍桑是清教徒吗? ——从《红字》中的“罪”谈起


《白噪音》中后现代声景的死亡伦理思考


侨易学专栏


侨像、冲突与二元三维 ——《南方与北方》所反映的资本语境与文化交域


侨易学视角下“华人作家”赵健秀研究


理论与批评


事件与叙述:叙述分层与经典叙述学概念框架反思


英属北美殖民地共同文化的形成


征稿启事


本辑人物: 蒋承勇教授

对比栏

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2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3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4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