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图书,赶紧选购吧!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阈的语法隐喻研究
促销时间
距结束
00
:
00
:
00
:
00
书号
9787544668293
尚 外 价
降价通知
累计销量84
手机购买
图书二维码
配送
服务
数量
库存  
温馨提示

【声明】
本商城所售图书仅可作为个人学习使用,倘若用作他途(如用于商业获利等),所产生的一切后果请自负!

【退换货规则】
1、因商品质量问题需退换货,请您在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联系客服进行申请,并根据客服的指引进行退货操作。
2、收到商品之后如需申请七天无理由退换货,请您在签收之日起七日内联系客服进行申请,并提供证据。逾期将无法受理。
3、满足七天无理由退换货申请的前提下,包邮商品需要买家承担发货和退货运费。
4、发货运费金额因具体订单货品重量、寄往地区不同而各不相同,我们需向取货的快递公司确认之后才能了解。
5、退货地址: 请和客服联系,电话: 021-65425300转2039/2777; QQ: 800179112。
6、请在下单后14天内申请开票,逾期财务封账将无法受理;如产生退货,已开发票将作废。

  • 属性
  • 介绍
  • 目录
手机购买
图书二维码
加入购物车
价格:
数量:
库存  个

图书详情

图书名称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阈的语法隐喻研究
书号 :9787544668293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22-08-01
作者 :杨忠, 著
开本 :16

介绍

【简介】


“语法隐喻” 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创始人韩礼德( M. A. K. Halliday)于 1984 年在学术会议主旨发言中提出的语言学术语,之后在一系列著作中有深入、系统的论述。 三十多年来,语法隐喻理论已成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热点之一。


本研究将语法隐喻视为语言使用现象,因此遵循系统与语篇相互参照 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方法论。


本研究有助于完善系统功能语 言学的语法隐喻理论,对建立适用语言学有理论意义。


【前言】


“语法隐喻” 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创始人韩礼德( M. A. K. Halliday)于 1984 年在学术会议主旨发言中提出的语言 学术语,之后在一系列著作中有深入、系统的论述。 三十多 年来,语法隐喻理论已成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热点之一。 自 20 世纪 90 年代初,我国外语界学者开始评介该理论,接 着对该理论进行了深入探究,并开始观察分析中高级外语学 习者在外语写作中运用语法隐喻的能力。 汉语语法学界在 20 世纪 60 年代曾有过关于“名物化” (语法隐喻的一种类 型)的争论,至今对于动词、形容词做主语、宾语的现象仍有 三种不同的解释,即“名动分立说”“名动转化说”“名动包含 说”。 回顾过去的相关研究,关于语法隐喻现象的语言学解 释还不够深入透彻,还存在一系列有待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语法隐喻如何定义? 有哪些类型? 语法隐喻与词汇隐喻有 何区别? 语法隐喻为什么发生? 语法隐喻在语篇意义建构 中发挥什么功能? 英语语法隐喻与汉语语法隐喻有何同质 和差异? 英汉翻译中如何处理和利用语法隐喻?


语法隐喻是既涉及语法又关乎修辞的语言现象。 研究语法隐喻的本质、功能可以洞悉语言运用的创造性。 索绪尔 (Ferdinand de Saussure)创立的普通语言学集中探究语言符 号系 统 的 性 质, 疏 于 考 证 语 言 使 用。 乔 姆 斯 基 ( Avram Noam Chomsky) 的生成语言学只探究句子层面的创造性,不涉及语篇。 而语言的实际使用单位是语篇。 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语句、 语篇的意义建构规律。 本研究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有助于完善系统功能语 言学的语法隐喻理论,对建立适用语言学有理论意义。


本研究将语法隐喻视为语言使用现象,因此遵循系统与语篇相互参照 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方法论。 语言作为系统具有意义潜势,是语篇生成的资 源。 语篇是语言使用的实例,在情景语境下以系统提供的资源生成,以达 到交际目的。 系统与语篇一起构成语言。 从语篇意义发生视角入手同时 参照系统资源的方法,超越了“词本位”“句本位”的观察分析方法,有利于 深入理解语法隐喻的本质内涵、语义特征和语篇功能。 针对研究问题,本 研究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质性研究法,附以基于大型语料库和自建小型 语料库的频率分析。 质性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是语篇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和案例分析法。 上述语言理论视角和语言研究方法使本研究得以顺利进 行,取得了具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及鲜明特色的研究成果。


本研究首先探讨语法隐喻的定义,明确回答“语法隐喻是什么?”这一 问题——“语法隐喻是跨越语法范畴的经验再识解表达方式。” 这个定义 从内涵和功能这两个公认的定义要素界定了语法隐喻这一语言现象。 “跨 越语法范畴”是语法隐喻的核心特征,这一核心特征可以明确界分隐喻式 和一致式,语法隐喻和词汇隐喻。 “经验再识解”是语法隐喻的独特认知 功能,揭示了语法隐喻是语篇意义发生过程的现象,也揭示了语法隐喻运 用的主体性。 语法隐喻是与一致式表达方式相互参照提出的,系统功能语 言学界过去一直没有明确定义语法隐喻这一概念。 本研究在认真梳理语 法隐喻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语法隐喻的定义,力图为语 法隐喻理论补牢一块柱石。


本研究提出新的语法隐喻分类,试图更明确地回答“语法隐喻有哪些 类型?”这一问题。 系统功能语言学依据语言元功能来进行语法隐喻的分 类,然而关于是否有语篇语法隐喻这一点存在分歧,而且迄今未有明确论 述。 这就导致系统功能语言学界关于语法隐喻的分类有“两分说”和“三 分说”。 我们赞同以元功能为首要依据来进行语法隐喻分类,并且明确支 持“两分说”,即人际语法隐喻和概念语法隐喻。 本研究认为不存在语篇 语法隐喻,原因有二。 首先,语言三大元功能中的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是 经验识解功能,而语篇功能不是经验识解功能。 语法隐喻是跨越语法范畴 的经验再识解表达方式,而语篇功能不与经验识解直接相关,因此不可能 存在语篇语法隐喻。 其次,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语法隐喻本身具有组织语篇意义的功能,没有必要再分出语篇语法隐喻。 本书依据元功能的体现, 将人际语法隐喻进一步分为语气转化和情态转化,将概念语法隐喻进一步 分为及物性转化和类/ 级转移。 这一新的语法隐喻分类比原来的初步分类 更清晰且更详略得当。


本研究深入分析语法隐喻与词汇隐喻的区别与联系。 系统功能语言 学文献中对于语法隐喻和词汇隐喻的关系偶有阐述,但是没有形成共识。 本研究从体现方式、语义特征、语篇功能三个方面论述了两种隐喻的区别。 词汇隐喻体现于词或小句,词汇隐喻不涉及类转移,在小句中最典型的句 式为“S 是 P,意为 S 是 R”。 无论在词还是在小句层面,词汇隐喻都体现为 语义域的转换。 相比之下,语法隐喻体现为语气、情态、及物性、词类、级阶 等语法范畴的转换。 词汇隐喻的主要语义特征是象征性、创造性、具象性, 语法隐喻的语义特征是关联性、客观性、融合性。 在语篇意义建构过程中, 词汇隐喻主要发挥概念整合功能、解释功能、推理功能,而语法隐喻主要发 挥重塑功能、评价功能、连贯功能。 功能语言学认为词汇和语法属于同一 层面,在语篇中共同体现意义,所以在语篇实例中两种隐喻常常相互交织。


本研究论述语法隐喻的发生理据,从语言作为系统和语言作为语篇两 个视角来阐释语法隐喻为什么发生。 从语言作为系统视角来看语法隐喻, 它是语言规约性与创造性有机结合的修辞手段。 从语言作为语篇视角来 看语法隐喻,它是实现语篇目的性、创造性、连贯性的重要资源。 大量语篇 实例的分析显示,语法隐喻的使用受交际者高级意识的支配,同时受语场、 语旨、语式这些情景因素的制约。


本研究分析语法隐喻在政治语篇意义建构中的作用。 基于先前的话 语分析研究成果,我们首先明确阐述了政治语篇的语类、语义特质、基本推 理模式。 政治语篇属于务实性论说语篇,具有务实性、慎重性、创造性、前 瞻性特质。 政治语篇的基本推理模式是: 大前提——动机前提(要达到目 标 G);小前提——认知前提(做 A 则会实现 G);结论——务实性判断: 必 须做 A。 在此基础上,从权力认知、目标任务表征、行动纲领表征三个侧面 分析了语法隐喻在政治语篇中的功能。 最后进行了汉语典籍政论文和现 代汉语政论文案例分析,识别其中的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讨论两类隐喻 在政治语篇意义建构和推理中的作用。 分析结果表明,汉语政治语篇实例 大量使用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来增强说服力。


过去三十多年里,系统功能语言学及语料库语言学注重科技语篇中语 法隐喻的研究,成果较多,而关于政治语篇中语法隐喻的研究成果却寥寥无几。 本研究观察分析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政治语篇实例中语法隐喻的 运用,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语法隐喻与语类的关系,拓展了语法隐喻应用研 究领域。 本研究对比分析英汉语法隐喻的共性和差异。 中国哲学本体论认为 本体是本,现象是末,但是本体和现象都是实在的。 基于这样的本体论观 点,我们可以认定语法隐喻是实实在在的普遍语言现象。 语法隐喻作为跨 越语法范畴的现象源于语法系统,发生在语篇中。 因此,我们必须在语篇 中观察分析这种鲜活的修辞手段。 基于语篇的英汉语法隐喻对比分析结 果表明,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语法系统资源的活用。 英汉语篇中都有语气 转化和情态转化的人际语法隐喻 英汉语篇中都有及物性转化和类,/ 级且转情移态的转概化念都语呈法现隐上喻升。的英级汉转名移词倾化向都。 具有语义浓缩的特征,且都有语义转指、语义自指之分。 英汉转指型名词 化都有形态标记,英语自指型名词化多有形态标记,汉语自指型名词化没 有形态标记。 英汉自指型名词化的名化程度低于转指型名词化的名化程 度。 本研究认为转类是双向的,英汉语言中动词转化为名词、名词转化为 动词都属于概念语法隐喻。 基于语料库的英汉基本颜色词动词化对比分 析结果显示,汉语颜色词动词化频数高于英语颜色词动词化。 两种语言的 类型差异决定了英汉名词化和动词化的形态标记有明显差异,英语的形态 标记远远多于汉语。


Halliday 最初提出语法隐喻概念是基于英语和汉语中的实例。 此后, 英语中的语法隐喻研究如火如荼,成果丰硕,而汉语语法隐喻研究成果却 相形见绌。 《马氏文通》构建了汉语词类体系,将动词用作主语、宾语的情 况称为“散动”,表明其已经注意到词类在语篇中的转化。 然而“名物化” 的研究没有深入下去,英语和汉语语法隐喻之间有何异同还少有系统的对 比研究成果。 本书的英汉语法隐喻对比研究支持“名动转化”说。


本研究概述英汉互译中语法隐喻的翻译策略。 系统功能语言学将翻 译过程视为再实例化过程,这一过程追求的翻译质量是译文与原文的语篇 意义对等,即语篇目的性、创造性、选择性、连贯性、互文性的近似。 以这样 的翻译过程观和质量观来分析英汉语法隐喻的翻译,我们发现三种基本翻 译策略,即再隐喻化、隐喻化、去隐喻化。 基于自建小型语料库的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再隐喻化是首选方法。 但是为了忠实于原作交际意图、译文读 者群体的文化和译入语的表达习惯,表述方式往往需要转化,因此,隐喻化 和去隐喻化译法也是译者常采用的方法。 后两种译法发生频率低于再隐喻化,不过这两种译法可突出体现译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系统功能语言 学关于翻译中的语法隐喻研究初见端倪,成果还不多,所观察的语篇数量 也不大。 本研究基于语篇实例和小型语料库观察分析英汉互译中的语法 隐喻,概括了基本翻译策略,初步进行了语法隐喻翻译的实证性研究。


希望本研究对于推进语法隐喻研究有参考价值,能为开展关于中介语 中语法隐喻运用情况的实证研究提供参考,也希望能对语篇分析、外语写 作教学、翻译实践等有所促进。


由于作者的水平所限,书中定有瑕疵,欢迎指正。


本研究得到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本书的出版得到上海外语教 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谨在此表示由衷的谢意。 我特别感谢编辑杨洋和匿 名审稿专家,他们为书稿的修改提出了宝贵意见。


杨 忠


2021 年 3 月 3 日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引 论


1.1 语法隐喻的提出


1.2 语法隐喻的初步分类


1.2.1概念语法隐喻


1.2.2 人际语法隐喻


1.3 语法隐喻研究的意义


1.3.1语法隐喻是普遍语言现象


1.3.2 语法隐喻拓展语义系统


1.3.3 语法隐喻研究的理论意义


1 1.3.4 语法隐喻研究的应用价值


1.4 研究目标


1.5 研究方法


1.6 内容概览


第二章 语法隐喻研究回顾


2.1 关于名物化的争论


2.2 语法隐喻理论评介


2.3 语法隐喻理论探究


2.3.1 语法隐喻理论的发展


2.3.2 语法隐喻理论研究中的争议


2.4 语法隐喻应用研究


2.4.1语法隐喻作为语篇分析的观察点


2.4.2 语法隐喻作为个体语言发展的观察点


2.4.3 语法隐喻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


2.5 结语


第三章 语法隐喻研究的功能语言学理论基础


3.1 整体语言观


3.2 建构主义范畴观


3.3 意义衍进论


3.4 语境论


3.5 结语


第四章 语法隐喻定义和分类


4.1 定义的定义


4.2 语法隐喻的定义


4.3 语法隐喻分类问题再议


4.3.1语篇语法隐喻异议


4.3.2 语法隐喻分类依据


4.3.3 语法隐喻分类


4.4 结语


第五章 语法隐喻与词汇隐喻


5.1 词汇隐喻与语法隐喻的关系


5.2 词汇隐喻与语法隐喻的体现方式


5.2.1词汇隐喻的体现方式


5.2.2 语法隐喻的体现方式


5.3 词汇隐喻与语法隐喻的主要语义特征


5.3.1词汇隐喻的主要语义特征


5.3.2 语法隐喻的主要语义特征


5.4 词汇隐喻与语法隐喻的功能


5.4.1词汇隐喻的功能


5.4.2 语法隐喻的功能


5.5 隐喻综合征


5.6 结语


第六章 语法隐喻的发生理据


6.1 语言规约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


6.1.1任意性——语言作为规则系统的本质特征


6.1.2 创造性——语篇作为语言实例的本质特征


6.1.3 语言规约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


6.2 语法隐喻的语篇发生理据


6.2.1语法隐喻与语篇目的性


6.2.2 语法隐喻与语篇创造性


6 6.2.3 语法隐喻与语篇连贯性


6.3 语法隐喻的主观因素


6.4 语法隐喻的语境因素


6.4.1语法隐喻的语场因素


6.4.2 语法隐喻的语旨因素


6.4.3 语法隐喻的语式因素


6.5 结语


第七章 政治语篇中的语法隐喻


7.1 政治语篇的类型定位


7.2 政治语篇的特质


7.2.1务实性


7.2.2 慎重性


7.2.3 创造性


7.2.4 前瞻性


7.3 政治语篇的推理


7.4 政治语篇中的语法隐喻


7.4.1权力本质的隐喻识解


7.4.2 目标任务的隐喻表征


7.4.3 行动纲领的隐喻表征


7.5 政治语篇中的博喻: 案例分析


7.5.1典籍政论文案例分析


7.6 结语


第八章 英汉语法隐喻对比分析


8.1 英汉语法隐喻的可比性


8.2 英汉语法隐喻对比分析的理论基础


8.3 英汉语法隐喻对比分析方法


8.4 英汉人际语法隐喻对比分析


8.4.1英汉语气语法隐喻对比分析


8.4.2 英汉情态语法隐喻对比分析


8.5 英汉概念语法隐喻对比分析


8.5.1英汉及物性转化对比分析


8.5.2 英汉类/级转移对比分析


8.6 结语


第九章 英汉翻译中的语法隐喻


9.1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阈的翻译过程观


9.2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阈的翻译质量观


9.3 语法隐喻作为再实例化的表达资源


9.3.1翻译研究中语法隐喻的识别问题


9.3.2 翻译中的隐喻式和一致式的对应


9.3.3 翻译中语法隐喻的择用原则


9.4 英汉翻译中的人际语法隐喻


9.4.1英汉翻译中的语气转化


9.4.2 英汉翻译中的情态意义等值


9.5 英汉翻译中的概念语法隐喻


9.5.1英汉翻译中的及物性转化


9.5.2 英汉翻译中的名词化


9.6 结语


第十章 总结与展望


10.1 研究结果总结


10.2 语法隐喻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对比栏

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2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3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4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