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图书,赶紧选购吧!
歌德学院“学习教德语”丛书:如何学习德语这门外语?.DLL 2
促销时间
距结束
00
:
00
:
00
:
00
书号
9787544670272
尚 外 价
降价通知
累计销量19
手机购买
图书二维码
配送
服务
数量
库存  
温馨提示

【声明】
本商城所售图书仅可作为个人学习使用,倘若用作他途(如用于商业获利等),所产生的一切后果请自负!

【退换货规则】
1、因商品质量问题需退换货,请您在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联系客服进行申请,并根据客服的指引进行退货操作。
2、收到商品之后如需申请七天无理由退换货,请您在签收之日起七日内联系客服进行申请,并提供证据。逾期将无法受理。
3、满足七天无理由退换货申请的前提下,包邮商品需要买家承担发货和退货运费。
4、发货运费金额因具体订单货品重量、寄往地区不同而各不相同,我们需向取货的快递公司确认之后才能了解。
5、退货地址: 请和客服联系,电话: 021-65425300转2039/2777; QQ: 800179112。
6、请在下单后14天内申请开票,逾期财务封账将无法受理;如产生退货,已开发票将作废。

  • 属性
  • 介绍
  • 目录
手机购买
图书二维码
加入购物车
价格:
数量:
库存  个

图书详情

图书名称 :歌德学院“学习教德语”丛书:如何学习德语这门外语?.DLL 2
书号 :9787544670272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22-02
作者 :(德) 巴尔韦格, 等编
开本 :D16
页面 :176
装帧 :平装
语种 :德汉
字数 :431

介绍

【简介】


《如何学习德语这门外语?》为“歌德学院 学习教德语(DLL)教学法丛书”第2分册。该书旨在传授外语学习过程的认识基础知识,核心内容包括研究学习者如何根据兴趣促发、独立自主且系统地学习以及语言课程中如何善用学习者拥有的资源,以提升学习效能。


全书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既注重教学法原则的铺垫,又强调课程教学实践方案的导入,选配世界各地德语课堂教学示范课视频,所见即所得,实用性强。


【主编序言】


近年来我国德语学习者人数迅猛增长:2020 年全国德语学习者近 20 万,较 2015 年增长20%,较 2000 年增长约 10 倍。其中基础德语发展势头尤其强劲,开设德语课程的中小学校及中小学生的数量较 2015 年均增长 80% 左右;开设德语专业的高校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而且越来越多的高校为学生提供德语作为第二外语学习的课程;成人教育领域中的德语学习热度不减,赴德深造或就业的积极性持续上升。面对德语学习者迅速增长的新形势,我国当前德语师资培养和教师发展的机制和内容均面临新的挑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语教育界积极引进国外的外语教学理论和方法,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视听法、交际法等,并结合中国的外语教育实际,探索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外语教学法,如“产出导向法”和“续理论”等。而在很长时间内被称为“小语种”的德语,无论在教学实践还是教学理论研究方面,均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远远落后于英语教育界的发展。2019年我国创设了第一个德语师范专业,但目前大量的教学一线教师还是毕业于德语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法知识的获得主要基于自身学习经历,依靠自学、同行交流、短期培训等零星或片段式积累,对教学理论知之不多,对教学实践充满困惑,教学研究能力不足,因此大多需要通过后期的教师培训进行系统提升。另外,专门针对德语师资培养和教师培训的书籍屈指可数,“学习教德语”(Deutsch Lehren Lernen,德语简称 DLL)丛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我们的视野。


我在上个世纪 90 年代有幸参加了教育部、歌德学院和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举办的全国德语专业青年教师培训,与“远程学习”(Fernstudienprojekt)丛书结缘。在这套教学法启蒙丛书的指导下,加上诸位前辈的点拨,我系统全面地学习了德语教学法,受益匪浅,也为之后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次引进的“学习教德语”丛书是“远程学习”丛书的升级版,既有传承,更有创新。于是,当歌德学院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邀请我担任这套引进丛书的主编时,我欣然应允。


这套丛书的建设工作启动于 2010 年,是歌德学院、德国高校国际德语教育专业(DaF)与遍布世界各国的德语教学网络之合作项目,由数十位资深德语教学实践及研究专家合力打造。该丛书目前已出版到第 17 册,涵盖教学的方方面面,内容有涉及外语学习相关理论和德语特征的,如《如何学习德语这门外语?》和《作为外语的德语》;有阐释影响教学设计的因素与教学设计两者关系的,如《教学能力与课堂设计》《教学指南与教学设计》《任务、练习与互动》和《学习材料与媒介》;还有针对不同年龄段学习者的,如《儿童德语教学》《青少年德语教学》和《成人德语教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首批引进了丛书的 1-6 册,分别是:《教学能力与课堂设计》《如何学习德语这门外语?》《作为外语的德语》《任务、练习与互动》《学习材料与媒介》和《教学指南与教学设计》。


开篇之作《教学能力与课堂设计》充分彰显了教师的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同时教师也是教师培训的主体和核心。


第二册《如何学习德语这门外语?》则从教学的另外一个主体——学生的视角出发,围绕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即“如何学习德语这门外语”展开,聚焦教与学的对象——德语语言。


第三册《作为外语的德语》承接第二册,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讲起,充分体现了丛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教师通过第四册《任务、练习与互动》和第五册《学习材料与媒介》学习如何与学生产生互动。这一切都不是随意而为,而依赖于教师在教学指南的框架下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即第六册《教学指南与教学设计》)才能实现。


这六本书之间虽存内在逻辑,但其内容及难度均没有递进关系,学习时可根据具体需求自由组合。每一册的结构也基本一致,都是首先介绍教与学的基本条件,以利于更好地理解外语教与学的关键要素,然后阐述教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这些条件和要素。而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重视学习者所拥有的人类心理学和社会文化条件,任何教学活动的决定范畴应取决于条件范畴,这正是著名的“柏林教学论模式”(简称柏林模式)的具体体现(相关内容详见第二册导读文字)。


以往的德语教学法专业书籍一般是以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为纲,以语音、词汇、语法、国情等教学内容为目,注重介绍其在各种不同的外语教学理论、流派和方法中的具体体现。如果您仍旧带着这样的期待去阅读这套丛书,您有可能会大失所望。与以往不同的是,这套丛书从教学的两个主体,即教师和学生的视角出发,以双方在教学中遇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导向,聚焦教学基本元素,如:德语语言、课堂中的互动、教学材料和媒介、课堂设计、课程标准和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等依次展开。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极少孤立进行听、说、读、写,更不会将语音、词汇、语法等内容割裂开来使用,“学习教德语”丛书将各项技能融会于各分册中,贯通于各种教学方法中,如情境教学法(Szenariendidaktik),真正以教师为主导,以学习者为中心,符合语言使用和语言教学的真实情境。在我看来,此乃本丛书的第一个特点。


丛书的第二个特点是用“去方法主义”(Entmethodisierung des Methodischen)的方法来讲授外语教学法。上个世纪国际外语教育界教学方法层出不穷,经历了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视听法、交际法、跨文化导向的交际法等各流派和方法的实践过程,特别是交际教学法,突出对学习者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尤其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旨在为现实生活中的语言运用做好准备,对外语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进入本世纪后,外语教学法的发展表现出了后方法时代的“去方法主义”倾向,德国外语教育界不再言必提交际法,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的原则和标准,如能力导向、学习者导向、行为和互动导向、个性化和多语性。它们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外语教学法相关专著和参考工具书中,并经研究证实是有效的,从而成为本套丛书的内容标准。


本丛书为全世界的德语教师而编写,1-6 册已纳入得到广泛认可的歌德学院“德语教师证书”(Grünes Diplom)中。毫无疑问,丛书应该为教学提供统一的国际标准,同时语言教学具有普遍规律,确实应该有同一性;但是语言教学又受教学环境的影响,其中受各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体制、教育政策,特别是外语教育政策以及教育传统的影响颇大,而影响教学的因素在世界各地也会有不同表征,所以,如何兼顾国际化与本土化,就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命题。这套丛书作出了完美回应,也形成了丛书的第三个特点。


比如,第六册采用典型的范例式教学,讲述了《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以下简称“欧框”)不同等级的能力描述与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材料和学生自主性等要素之间的关系。书中特别指出,《欧框》只是众多标准中的一个,语言教学还有其他许多标准。另外书中还特别设置任务,启发读者将视角转向本土,将以《欧框》为例学到的教学分析与课堂设计能力用于本国标准指导下的教学设计。


除了兼顾国际化与本土化之外,本丛书还兼顾学术性和实践性,这是第四个特点。丛书将语言习得研究的最新成果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方式融入内容之中,值得肯定。而这在之前的德语教学法书籍中并未得到充分重视。同时,丛书引入了“行动研究法”,不断启发教师将自己的课堂教学、所使用的方法和教学材料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作为观察和研究的对象。每一分册最后一章都是项目实施及反思章节(Praxiserkundungsprojekt,以下简称 PEP),针对该册所学内容,选取符合自身和所教学生实际的问题设计项目,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进行参与式研究,观察自己或他人的课堂,对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进行反思并优化教学设计,从而对全书所涉新知识进行总结和提升。这是将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完美结合,也是在做中学,在做中研的最佳途径。


许多人认为,外语教育是一个以实践为导向的专业。毋庸置疑,外语教育的确应以实践为基础,但又不应囿于实践。教师应同时进行外语学术研究,而外语教学科研也应该源于实践(aus der Praxis)、深入实践(in die Praxis),又服务于实践(für die Praxis)。教学实践与教学科研犹如飞鸟之双翼,科研问题来源于教学实践,而科研成果又可以反哺教学实践。讲台虽只有三尺之宽,却是我们进行教学实证研究的广阔田野。无论是“教学专长型”教师还是“教研并重型”教师,都应该扬长补短,努力让教学实践与教学科研相得益彰,冀望这套从书能助力德语教师成长为“有长项无短板”的优秀教师!


数字化是本套丛书的第五个特点。在今天这个时代,对数字化避而不谈似乎已不合时宜。2020年开始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更是按下了教育数字化和教育信息化的“快进键”。早在启动之初,丛书就将学习教德语设置成为一个线上和线下混合型的教学模式。读者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进入庞大的课堂录像数据库,观摩世界各国同行的教学视频,这是教学反思和与同行交流的基础。而与本套丛书配套的 moodle 网络学习平台,就是一个集数字化教学材料、详细的教学流程、教学任务和网络助教服务于一体的系统,每个分册均有上百个任务可在平台上进行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平台还汇聚了全球德语教学和科研领域的专家,可以在 PEP 环节发挥指导、帮助和评价作用。换言之,本套丛书通过数字化实现了信息化、网络化和国际化,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赋予德语教学跨文化特色。


最后,本套丛书虽是为师资培养和教师培训而写,旨在提升教师或未来师资的教学和教学研究能力,但亦可作为高校德语专业学生的学习资料。我在浙江大学德语专业的《应用语言学导论》课程中选用第二册《如何学习德语这门外语?》中第二、第三和第四章的部分内容,在《科学研究方法导论》课程中选用第二、四和六册有关项目实施和反思的内容(PEP),激发学生反思和研究自己的语言学习经历,主动优化自身学习策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和研究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于 2018 年发布了《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提出外语类专业学生应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首次从国家标准层面明确了研究能力是外语专业学生必备的关键能力和素质。2020 年颁布的《高等学校德语专业本科教学指南》也对新时代德语人才提出了同样的新要求。所以,在德语专业教学中选择本丛书的相关部分进行学习,既可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德语教学的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教学和反思能力,为国家和未来培养更多的德语后备师资人才,可谓一举两得。


我想您和我一样已经迫不及待地渴望学习这套丛书了吧!无论您是中小学,还是高校或成人教育领域的德语教师;无论是高校德语专业的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无论您的教学与教研经验丰富与否,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如何,置身于何种教学情景,本丛书都能在您进行德语教学法学习的过程中给予系统的指导。这套“学习教德语”丛书就像一座思想宝库,让读者常读常新,越读越深,希望您在每次阅读中都能收获新的启迪。


浙江大学 李媛


2021 年 10 月

目录

【目录】


Vorwort


Einleitung


1 Welche Faktoren bestimmen das Lernen?


2 Wie lernt man eigentlich Fremdsprachen?


2.1 Einführung


2.2 Was weiß man über das Lernen?


2.3 Was weiß man über den Spracherwerb?


2.3.1 Auf dem Weg von der Erst- zur Fremdsprache


2.3.2 Einflfl üsse der Erstsprache auf das Fremdsprachenlernen


2.3.3 Das mentale Lexikon


2.3.4 Mit- und voneinander lernen


2.3.5 Mehrere Sprachen lernen


2.4 Worin unterscheiden sich meine Lernenden?


2.4.1 Der Faktor Alter beim Sprachenlernen


2.4.2 Emotion und Kognition beim Sprachenlernen


2.5 Zusammenfassung


3 Wie lernt man Sprachen zu lernen?


3.1 Einführung


3.2 Wie reflfl ektiert man das eigene Lernen?


3.2.1 Über das Lernen nachdenken


3.2.2 Bewusst Sprachen lernen


3.3 Wie leitet man selbstständiges Lernen an?


3.3.1 Merkmale und Voraussetzungen selbstständigen Lernens


3.3.2 Selbstständigkeit fördern


3.4 Wie leitet man systematisches Lernen an?


3.4.1 Lernstrategien


3.4.2 Das Lernen bewerten


3.5 Wie schafft man Raum für Individualität und Selbstständigkeit?


3.5.1 Innere Differenzierung


3.5.2 Persönliche Zugänge schaffen


3.5.3 Ein lernförderliches Arbeitsklima schaffen


3.5.4 Arbeitsformen und Instrumente für selbstständiges Lernen?


3.6 Zusammenfassung


4 Wie helfen andere Sprachen beim Deutschlernen?


4.1 Einführung


4.2 Welche Sprachen gibt es im Klassenzimmer?


4.3 Welche Ähnlichkeiten und Unterschiede zwischen Sprachen gibt es?


4.4 Warum soll man das Vorwissen der Lernenden berücksichtigen?


4.5 Wie knüpft man im Unterricht an vorhandene Kenntnisse an?


Wie vermittelt man Deutsch als zweite Fremdsprache?


4.6.1 Prinzip vergleichen und besprechen


4.6.2 Prinzip Verstehen fördern


4.6.3 Prinzip Lernerinteressen berücksichtigen


4.6.4 Prinzip Texte gezielt einsetzen


4.6.5 Prinzip ökonomisches Sprachenlernen


4.7 Wie setzt man tertiärsprachenspezififi sche Prinzipien um?


4.7.1 Umsetzung der Prinzipien am Beispiel Wortschatzarbeit


4.7.2 Umsetzung der Prinzipien am Beispiel der Textarbeit


4.8 Zusammenfassung


5 Praxiserkundungsprojekte planen


Lösungsschlüssel


Glossar


Literaturhinweise


Quellenangaben


Angaben zu den Autorinnen


Übersicht über die Videos

对比栏

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2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3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4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