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言学研究方法》为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研究生核心课程教材,根据《外国语言文学学术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中关于这一核心课程的概述、目标、内容、考核要求编写而成,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并运用语言研究中的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和评估等相关方法与技术,了解并熟悉语言研究的原理、逻辑和学科程序,培养以科学的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语言问题的能力。 教材共设18个单元,包含理论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统计方法、论文写作规范与方法等模块。本书由语言学研究领域著名专家担纲编写,深入浅出,权威阐释,同时十分注重课堂讲授的可操作性,设计丰富、多样的课题讨论与课外练习题,在教学互动中促进研究方法的理解、吸收与运用。
【总序】
学科是以某一特定领域为对象建立起来的专门化的知识体系和学术体系。外语学科,就是以外语和语言对象国的语言、社会、历史、地理、文学、文化、哲学、思想、民族性、国民性等为对象的知识体系以及相应的学术体系和课程体系。
外语学科以前都是以外语语种作为专业来建设,专业意识强,学科意识薄弱,缺乏从一级学科层面来统筹、规划而进行有组织的学科建设。201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提出外语学科五大学科方向的方案,即外国语言学、外国文学、翻译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国别和区域研究。2017年,国务院学位办公布的《学位授权审核申请基本条件(试行)》中,正式将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的十三个二级学科调整为五大学科方向。外语学科五大学科方向的确立,是中国高等外语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地界定外语学科的内涵和研究范围,并厘清了学科与专业的关系。这样就将原来按照外语语种划分、各自发展的二级学科、专业按五大方向统领了起来,并贯穿于二级学科的建设。五大方向既是外语学科知识体系、学术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外语学科人才的培养方向,使二级学科、专业有了凝聚的向心力,从整体上形成学术资源共享、学术体系共建的合力,也极大地促进了研究生知识结构和学术能力的共育。
研究生培养是学科人才培养最高水平的体现。如果说本科阶段主要是建立专业基本知识结构,培养相应的专业能力,那么研究生阶段则注重问题意识、理论方法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组织各学科评议组编写了《学术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以下简称《课程指南》),其中《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根据外语学科五大方向建设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外国语言学、外国文学、翻译学等方向的核心课程均涵盖理论和研究方法两个层面。
《课程指南》将理论、方法作为核心课程,这是因为理论、方法在学科领域人才培养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对刚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学生来说,如何发现问题,怎样开展研究,可能会有很多迷茫和困惑。在导师们“要有问题意识”的不断念叨和提醒声中,他们也学着去思辨、质疑、提问,并渐渐有了一些零碎的思想火花和片段式的想法、杂感。但如何将这些零碎、纷杂的思想火花凝聚成光束,聚焦成学术议题?如何判断自己那些片段式的想法和杂感是否有学术价值和意义,并继而建立富有学理性和学术深度的论述?这就需要理论和方法。
理论是从实践、经验和现象中提炼出问题,探讨事物的本质特征及其内在运行机制,提出一套系统性的认知模式。理论通过判断、演绎、推理等思维形式,以问题化、抽象化、概念化、命题化方式,对事物和现象提出认知和阐释框架。科学合理、有效地运用理论,就是研究方法。因此,我们也常将理论和方法并举或合为一体。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理论不是学术研究的最终目的。无论理论多么“新颖”“先进”,都只是思想工具,服务于所要探讨的问题。学术研究中,问题是第一位的。问题的学术价值和意义,决定了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研究生学术训练所强调的问题意识,不仅是指学术研究的出发点应该是问题,并且还内在地要求此问题是个值得探讨、富有学术价值和创新意义的问题。因此,不仅要有问题意识,更要有问题意义意识。
但另一方面,强调问题的首要性,并不是否定理论和方法的作用。理论为我们观察纷繁复杂的现象提供一个视角,为进入错综复杂的问题提供一把钥匙,为展开问题分析提供一个思路向导。运用理论的目的,是理性地、科学地、深度地分析研究对象,从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发现其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理论所指示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有助于避免问题思考和学术表达中的零散化、印象式、感性化倾向,从而保证论文写作的学理性、逻辑性和严谨性
通常的学术论文写作,并不必特别说明运用了什么理论方法,理论方法应如盐溶于水,自然而然地蕴含在论文运思和具体论述之中。但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一般都要求说明“所运用的理论方法”。这是因为研究生阶段是学术研究规范养成的训练阶段,理论方法是学术研究的基本要求,将“所运用的理论方法”作为一个“规定动作”,意在检测,同时也是提醒研究生要有理论方法意识,论文写作的框架和研究思路要符合学术规范,论述上具有学理性、逻辑性和严谨性。
为此,我们参照《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中对课程的描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考核要求,组织相关专家根据外语学科的五大方向编写了“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研究生核心课程教材”系列,包含《翻译学概论》《翻译研究方法》《外国语言学理论》《外国语言学研究方法》《外国文学理论》《外国文学研究方法》《比较文学理论与研究方法》《跨文化交际研究导论》《国别与区域研究导论》九种。这套教材以硕士研究生为主要使用对象,内容上注重基础理论知识和前沿性研究成果相结合,一方面帮助学生系统了解外语学科主要研究领域的理论、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各章节设计的思考题,启发和鼓励学生“理论地”思考,从而提高理论修养和学术研究能力。
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国高等外语教育的新时代主题,外语学科的体系框架已经建立,而我们相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研究生核心课程教材”系列的编写出版,正是对外语学科知识体系和高端人才培养的进一步完善和探索,将为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创新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查明建
【目录】
第 1 单元
外国语言学研究方法概论
1.1__ 外国语言学的定义与范围
1.2__ 外国语言学的研究类型
1.3__ 外国语言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1.4__ 外国语言学实证研究的常用工具
课堂讨论
课外练习
拓展阅读
第 2 单元
理论语言学研究方法(一)
2.1__ 理论语言学:核心、对象和目标
2.2__ 理论语言学研究的起点
课堂讨论
课外练习
拓展阅读
第 3 单元
理论语言学研究方法(二)
3. 1 理论语言学研究中的描述
3.1.1 描述的充分性
3.1.2 描述单一语言的可行性
3.2__ 理论语言学的核心:论证
3.2.1 归纳与演绎
3.2.2 假设的可证伪性
3.2.3 反例
3.3__ 理论假设的不完美性
课堂讨论
课外练习
拓展阅读
第 4 单元
文献研究法
4.1__ 基本概念
4.2__ 基本步骤
4.3__ 文献研究法的定量分析软件:
CiteSpace
4.4__ 文献研究法的定量分析软件:
VOSviewer
课堂讨论
课外练习
拓展阅读
第 5 单元
访谈法与有声思维法
5.1__ 访谈法
5.1.1 基本概念
5.1.2 分类及实施
5.1.3 局限性及应对
5.2__ 有声思维法
5.2.1 基本概念
5.2.2 有声思维培训
5.2.3 转写与技术规范
5.2.4 数据处理
5.2.5 局限性及应对
课堂讨论
课外练习
拓展阅读
第 6 单元
观察法
6.1__ 基本概念
6.2__ 分类及实施
6.3__ 优点、局限性及应对
课堂讨论
课外练习
拓展阅读
第 7 单元
行动研究与扎根理论
7.1__ 行动研究
7.1.1 基本概念
7.1.2 基本特征
7.1.3 研究环节与操作流程
7.1.4 相关误解
7.2__ 扎根理论
7.2.1 基本概念
7.2.2 基本思路
7.2.3 操作特征
7.2.4 局限性及应对
课堂讨论
课外练习
拓展阅读
第 8 单元
问卷调查法
8.1__ 基本概念
8.2__ 分类及实施
8.3__ 优点与局限性
课堂讨论
课外练习
拓展阅读
第 9 单元
会话分析法
9.1__ 核心概念
9.2__ 语料收集与转写
9.3__ 研究现象的发掘途径
9.3.1 通过无先设审视语料发现研 究现象
9.3.2 关注某种互动行为或语言现 象
9.3.3 开展服务社会需求的应用型 研究
9.4__ 从现象到集合
9.4.1 以位置为标准建立相关研究现象的集合
9.4.2 以构成为标准建立相关研究现象的集合
9.5__ 语料分析的基本原则及证据来源
9.5.1 语料分析的基本原则
9.5.2 会话分析研究的证据来源
9.6__ 会话分析研究的工具箱和实操步骤
课堂讨论
课外练习
拓展阅读
第 10 单元
话语分析法
10.1__ 基本概念
10.2__ 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
10.3__ 话语分析的三个层次
10.4__ 话语分析的工具
10.5__ 话语分析法与文本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的联系与区别
10.6__ 话语分析的客观性和可靠性问题
课堂讨论
课外练习
拓展阅读
第 11 单元
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方法
11.1__ 语料库及语料库语言学
11.2__ 语料库建设
11.3__ 语料库加工
11.4__ 语料库分析
11.5__ 语料库应用
课堂讨论
课外练习
拓展阅读
第 12 单元
语言实验理论和研究设计
12.1__ 基本概念
12.2__ 语言实验设计
12.3__ 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
12.4__ 拉丁方设计
课堂讨论
课外练习
拓展阅读
第 13 单元
语言实验范式及实例分析
13.1__ 启动实验方法
13.2__ 自定步速阅读实验方法
13.3__ 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课堂讨论
课外练习
拓展阅读
第 14 单元
外语研究统计原理
14.1__ 描述统计原理
14.1.1 变量
14.1.2 数据类型
14.1.3 频数统计
14.1.4 集中趋势测量
14.1.5 离散趋势测量
14.2__ 推断统计原理
14.2.1 总体与样本
14.2.2 概率
14.2.3 正态分布
14.2.4 显著性检验
课堂讨论
课外练习
拓展阅读
第 15 单元
外语研究统计检验方法
15.1__ 差异检验
15.1.1 独立样本 t 检验
15.1.2 成对样本 t 检验
15.1.3 单因素方差分析
15.1.4 卡方检验
15.2__ 关联分析
15.2.1 相关分析
15.2.2 回归分析
15.3__ 效应量分析
课堂讨论
课外练习
拓展阅读
第 16 单元
R 语言
16.1__ R 语言简介
16.2__ 安装
16.3__ R 应用实例
16.3.1 文本挖掘和单词频率计算
16.3.2 概率运算
16.3.3 统计运算及数据可视化
16.3.4 多变量分析实例
课堂讨论
课外练习
拓展阅读
第 17 单元
学位论文写作要点与规范(一)
17.1__ 致谢写作
17.2__ 标题写作
17.3__ 摘要写作
17.4__ 关键词写作
17.5__ 引言写作
17.6__ 文献综述写作
课堂讨论
课外练习
拓展阅读
第 18 单元
学位论文写作要点与规范(二)
18.1__ 理论框架部分写作
18.2__ 方法论部分写作
18.3__ 结果部分写作
18.4__ 讨论部分写作
18.5__ 结论部分写作
课堂讨论
课外练习
拓展阅读
参考文献
附录1 国内外大型语料库
附录2 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封面格式
附录3 声明格式
附录4 参考文献格式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