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图书,赶紧选购吧!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语料库的英汉双及物结构对比研究
促销时间
距结束
00
:
00
:
00
:
00
书号
9787544683746
尚 外 价
降价通知
累计销量0
手机购买
图书二维码
配送
服务
可用积分
可用 0
数量
库存  
温馨提示

【声明】
本商城所售图书仅可作为个人学习使用,倘若用作他途(如用于商业获利等),所产生的一切后果请自负!

【退换货规则】
1、因商品质量问题需退换货,请您在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联系客服进行申请,并根据客服的指引进行退货操作。
2、收到商品之后如需申请七天无理由退换货,请您在签收之日起七日内联系客服进行申请,并提供证据。逾期将无法受理。
3、退货地址: 请和客服联系,电话: 021-65425300转2039/2777; QQ: 800179112。
4、请在下单后14天内申请开票,逾期财务封账将无法受理;如产生退货,已开发票将作废。

尚外书城

店内客服

  • 属性
  • 介绍
  • 目录
手机购买
图书二维码
加入购物车
价格:
数量:
库存  个

图书详情

图书名称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语料库的英汉双及物结构对比研究
书号 :9787544683746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25-04-01
作者 :张立飞, 著
开本 :16

介绍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基于类比/平行语料库的英汉双及物结构对比研究”的结项成果(结项等级:良好)。本书以对比语言学为主要框架,借鉴语言类型学的观念和方法,以源自语料库的真实语言用例为基础,引入认知语言学及其构式语法学说的理念,从双及物构式和双及物动词、语义地图模型以及与格变换等角度,对英语和汉语的双及物结构做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对比研究。本书研究的一大特色是自建千万级规模的英汉平行/可比语料库,丰富且有针对性的研究样本极大拓展了该研究主题的广度和深度,对于语言学领域研究者及相关专业师生具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

目录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外的双及物结构研究

 1.1.1 描写视角下的双及物结构研究

 1.1.2 类型学视域下的双及物结构研究

1.2 国内的双及物结构研究

1.3 国内英汉双及物结构对比研究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问题

1.5 章节安排



第二章 对比基础:作为比较概念的双及物结构

2.1 TC的内涵及其分类

2.2 比较概念和描写范畴

2.3 作为比较概念的双及物结构:“给予”的原型语义和百科语义

2.4 作为比较概念的双及物结构:形式限定

2.5 结语



第三章 研究方法:基于语料库的语言对比研究

3.1 语料库语言学的兴起与对比语言学的复兴

 3.1.1 对比语言学的美国传统

 3.1.2 对比语言学的欧洲传统

 3.1.3 语料库方法与对比语言学的复兴

3.2 基于语料库的语言对比研究

 3.2.1 多语种语料库、平行语料库和可比语料库

 3.2.2 统计方法

3.3 本研究使用的语料库

 3.3.1 英汉平行/可比语料库

 3.3.2 Torch 09语料库和Crown语料库

3.4 结语



第四章 英汉双及物结构的异同:构式与动词

4.1 双及物结构用例的筛选及标注

 4.1.1 双及物用例的人工筛选

 4.1.2 双及物用例的甄别标准及标注

4.2 双及物构式、伪双及物构式及准双及物构式

4.3 汉语的双及物构式和双及物动词

 4.3.1 汉语的双及物构式

 4.3.2 汉语的双及物动词

 4.3.3 汉语双及物构式和双及物动词的分布

4.4 英语的双及物构式和双及物动词

 4.4.1 英语的双及物构式

 4.4.2 英语的双及物动词

 4.4.3 英语双及物构式和双及物动词的分布

4.5 英汉双及物结构的异同

4.6 结语



第五章 英汉双及物构式的对应关系

5.1 英汉双及物构式的3种对应关系

5.2 双及物构式的英-汉对应

 5.2.1 英-汉双向对应

 5.2.2 英-汉单向顺对应

 5.2.3 英-汉单向逆对应

 5.2.4 小结

5.3 双及物构式的汉-英对应

 5.3.1 汉-英双向对应

 5.3.2 汉-英单向顺对应

 5.3.3 汉-英单向逆对应

 5.3.4 小结

5.4 作为源语和译语的英汉双及物构式

5.5 再析英汉双及物构式的差异

5.6 结语



第六章 “给予”事件的概念结构与双宾构式异同

6.1 有关英汉双宾构式差异的几个事实

6.2 有关英汉双宾构式差异的补充事实

 6.2.1 观察英汉双宾构式差异的两个视角

 6.2.2 双宾构式的地位

 6.2.3 双宾构式的能产性

6.3 英汉双宾构式差异的成因分析

 6.3.1 “给予”事件的概念结构

 6.3.2 言述模式和英汉双宾构式的差异

 6.3.3 重新认识汉语传统研究的动词分类法

 6.3.4 认知层面的解释

6.4 结语



第七章 英汉双及物结构的语义地图模型

7.1 语义地图模型:发展脉络与操作方式

7.2 双及物结构的概念空间

7.3 英汉双及物结构的形义配对

 7.3.1 英语双及物结构的形义配对

 7.3.2 汉语双及物结构的形义配对

7.4 英汉双及物结构的语义地图

7.5 结语



第八章 英汉双及物结构的异同:分裂与变换

8.1 变换现象的制约因素

8.2 英汉语的分裂动词和变换动词

8.3 英汉双及物变换的类型

8.4 英汉双及物变换的制约因素

 8.4.1 分裂动词和变换动词

 8.4.2 成分轻重和信息状态的判定

8.5 英汉双及物变换的异同

 8.5.1 与事和客体的搭配模式

 8.5.2 信息状态和成分轻重的影响

 8.5.3 决定变换的其他因素

 8.5.4 不同类型变换的异同

8.6 结语



第九章 总结和展望

9.1 创新和发现

9.2 研究价值

9.3 不足和展望



后记



附录I


附录Ⅱ


附录Ⅲ


附录IV


附录V


参考文献



对比栏

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2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3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4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