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教育部教育考试牵头的《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研制团队配合《量表》制订的分量表,是《量表》2018 年出版后的补充和发展,与《量表》(2018)构成有机的整体。本书先简述了 《量表》的研制背景、理念和能力模型,阐达了典型语言活动、能力特征、翻译知识量表的研制目的、 内容及步骤;然后依次阐达了听力理解、阅读理解、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口译和笔译的典型活动的概念、类别选取依据,展示并解读了这些典型活动分量表;接着对表达能力特征和翻译能力特征的概念及分量表加以阐述和呈现:再报告了口译知识和笔译知识的概念及分量表内容;最后回顾了 《量表》自发布以来的应用研究情况,并对《量表》在教材建设、语言测评、教学中的用途进行讨论和展望。
【前 言】
随着我国进入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时期,要提高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就需要一大批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熟练运用外语的高素质人才。加强外语教育,促进中外交流,是新时代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对于学生而言,外语学习为他们认识世界、培养心智提供了一种视角和途径,有利于增进他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拓宽国际视野,形成开放包容的心态,塑造兼容并蓄、和谐共处的世界观。同时,中外文化比较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中华文化意识,增强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因此,外语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人教育的重要内容。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加强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是从国家层面对外语考试综合改革和系统化建设的明确要求。《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以下简称《量表》)是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的重要成果,于2018年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是新时期外语教育领域重要的语言规范,是我国第一个面向全学段的英语能力标准。《量表》是多维度、多层级的英语能力描述体系,借鉴了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及研制经验,充分考虑我国英语学习者的特点及外语教育的现实需求和发展方向,基于大规模实证数据,对我国英语学习者及使用者的能力特点通过三个发展阶段和九个能力等级进行分级、详细描述,为我国英语教学、学习、测试提供统一的能力标尺。《量表》发布以来,在各学段的教学、学习、测试、研究的应用不断深入,其作为能力标准、统一标尺、测评工具等方面的作用逐步显现。随着雅思、托福等国外英语考试对接《量表》研究成果的发布以及《量表》研制成果在国际学术会议、学术期刊上的传播,《量表》愈来愈受到国际关注,展示了中国智慧和力量。为使《量表》能更好地服务教学活动的开展,服务新时期评价改革,服务高素质外语人才的培养,《量表》研究团队于2019—2022年间,对《量表》进行了拓展和完善,在原有基础上,研制了典型语言活动、能力特征、翻译知识的量表。在研发这些量表的过程中,《量表》研究团队秉承了对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的追求,延续了严谨的研究方法和工作规范,开展了大量调研活动和实证研究。经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审定,新增的三大类量表作为修订内容纳人《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2024版),与已有的《量表》内容一起构成完整的能力标准体系,为英语学习、教学及测试提供更全面、丰富的参照标准。
典型语言活动量表描述了我国英语使用语境下发生频率高且有益于学习者能力发展的语言活动,分别包括听力理解、阅读理解、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口译和笔译等方面,涵盖能力发展的各个阶段。典型语言活动量表体现了语言学习活动观,有助于辅助各学段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实施,在服务各类考试的设计、命制及过程性评价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能力特征量表聚焦我国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在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口译、笔译等语言活动中运用语言的效果,对考试评分、教学评价都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翻译知识量表对翻译人员从事翻译工作所需要了解的与翻译理论、翻译实践和翻译行业相关的知识进行了界定和描述,将对翻译人才的科学化、系统化和专业化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本书是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的成果,是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和《量表》研制团队坚守初心、不懈努力的结果,是《量表》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证明。本书分为五章。
第一章简述了《量表》的研制背景、理念和能力模型,阐述了典型语言活动、能力特征、翻译知识量表的研制目的、内容及步骤,主要撰写人员为吴莎、刘建达、郑明明、程蒙蒙、吕剑涛(按照章节内容编写顺序排列,下同)。第二章依次阐述了听力理解、阅读理解、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口译和笔译的典型活动的概念、类别选取依据,展示并解读了这些典型活动分量表。第三章是对表达能力特征和翻译能力特征的概念阐述、分量表呈现及解读。第二章、第三章的主要撰写者为何莲珍、闵尚超、李悦、曾用强、李敏子、金艳、揭薇、潘鸣威、王巍巍、杨扬、张蓉、穆雷、严明、冯莉、宋秀芝、杨白、王天予、蒙博涵。第四章报告了翻译知识量表,包括口译知识和笔译知识的概念及分量表内容,由王巍巍、冯莉、李家春主要撰写。第五章回顾了《量表》自发布以来的应用研究情况,并对《量表》在教材建设、语言测评、教学中的用途进行讨论和展望,由刘建达主要撰写,王巍巍和冯莉参与关于翻译能力量表应用部分的撰写。本书由吴莎、刘建达负责统稿。
本书成果离不开教育部相关司局及各级教育部门、考试机构、学校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多所大、中、小学的一线教师的积极参与,离不开众多专家、学者、资深译员的鼎力相助,我们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同时,我们还要感谢整个《量表》研制团队的辛劳付出。
《量表》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敬请专家、学者们批评指正。让我们携手同行,为我国外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
2025年1月
【目 录】
研发团队成员名单
表格目录
图片目录
第一章 研制目的、框架及过程
1.1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研制背景
1.2 《量表》的理念、作用和特点
1.3 《量表》能力模型
1.3.1 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3.2 语言知识
1.3.3 策略
1.3.4 语言活动
1.4 典型语言活动、能力特征、翻译知识量表的研制
1.4.1 研制目的与意义
1.4.2 研制内容
1.4.3 研制方法及过程
1.4.4 研制成果
1.5 修订后《量表》的描述体系
第二章 典型语言活动量表
2.1 听力理解典型活动
2.1.1 概述
2.1.2 听力理解典型活动的选取
2.1.3 听力理解典型活动量表
2.2 阅读理解典型活动
2.2.1 概述
2.2.2 阅读理解典型活动的选取
2.2.3 阅读理解典型活动量表
2.3 口头表达典型活动
2.3.1 概述
2.3.2 口头表达典型活动的选取
2.3.3 口头表达典型活动量表
2.4 书面表达典型活动
2.4.1 概述
2.4.2 书面表达典型活动的选取
2.4.3 书面表达典型活动量表
2.5 口译典型活动
2.5.1 概述
2.5.2 口译典型活动的选取
2.5.3 口译典型活动量表
2.6 笔译典型活动
2.6.1 概述
2.6.2 笔译典型活动的选取
2.6.3 笔译典型活动量表
第三章 表达能力特征和翻译能力特征
3.1 口头表达能力特征
3.1.1 概述
3.1.2 口头表达能力特征量表
3.2 书面表达能力特征
3.2.1 概述
3.2.2 书面表达能力特征量表
3.3 口译能力特征
3.3.1 概述
3.3.2 口译能力特征量表
3.4 笔译能力特征
3.4.1 概述
3.4.2 笔译能力特征量表
第四章 翻译知识
4.1 口译知识
4.1.1 概述
4.1.2 口译知识量表
4.2 笔译知识
4.2.1 概述
4.2.2 笔译知识量表
第五章 《量表》的应用建议
5.1 《量表》应用研究简要回顾
5.2 《量表》对教材建设的启示
5.2.1 教材编写的理念和理论框架
5.2.2 教材体系的建立
5.2.3 教材内容的选择和配套资源建设
5.3 《量表》在语言测评中的应用
5.3.1 已有测评与《量表》对接
5.3.2 基于《量表》开发测评工具
5.3.3 参照《量表》开发测评工具
5.4 翻译能力量表的应用
5.4.1 口译能力量表的特点
5.4.2 口译能力量表的应用
5.4.3 笔译能力量表的特点
5.4.4 笔译能力量表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