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绪论
理论探讨篇
第一章 叙事的"非自然性"辨微
第一节 非自然叙事·后现代叙事·非自然叙事学
第二节 叙事学概念的"非自然"修正与拓展
第三节 跨文类与跨媒介的非自然叙事
第四节 非自然叙事的阐释选择
第二章 什么是叙事的"反模仿性"?论布莱恩·理查森的非自然叙事学
第一节 非自然叙事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非自然叙事的特征辨析
第三节 非自然叙事学的批评争议
第三章 什么是叙事的"不可能性"?论扬·阿尔贝的非自然叙事学
第一节 "不可能性"的参照范式:非自然叙事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不可能性"的叙事再现:非自然叙事的特征
第三节 "不可能性"的自然化:非自然叙事的认知阐释
第四章 非自然的事件,非自然的序列:非自然叙事的另一维度
第一节 非自然叙事研究兴起
第二节 事件、事件再现与叙事的定义
第三节 非自然的事件,非自然的序列
第五章 文学叙事中的非自然情感:基本类型与阐释选择
第一节 叙事研究的"情感转向"
第二节 文学叙事中的非自然情感:基本类型与表现样式
第三节 非自然情感的阐释选择:自然化与非自然化
第六章 后殖民语境下的非自然叙事学
第一节 非自然叙事的意识形态特质
第二节 从非自然叙事到后殖民叙事:殖民主题的叙事再现
第三节 布霍尔茨、拉什迪与后殖民语境下《午夜之子》的非自然叙事
第七章 边界消弭的文本呈现:后人类时代的非自然叙事
第一节 后人类的时代语境
第二节 叙述者身份的含混
第三节 虚构与真实边界的跨越
第八章 自然叙事学与非自然叙事学的争鸣与对话
第一节 自然叙事学的研究历程
第二节 非自然叙事学的研究历程
第三节 自然叙事学与非自然叙事学的对话
批评实践篇
第九章 平行世界的伦理探索:《流吧!我的眼泪》的非自然叙事及其自然化解读
第一节 《流吧!我的眼泪》中的非自然性
第二节 伦理的多种阅读范式:非自然性与自然化解读的可能性
第三节 平行世界中非自然情感的自然化解读
第十章 天使与魔鬼的对峙:《午夜之子》的非自然叙事及其伦理阐释
第一节 "午夜之子"及其非自然性
第二节 萨利姆的解叙述及其非自然性
第三节 神秘的次大陆及其非自然性
第十一章 逆流的时间,错置的世界:《时间之箭》的非自然叙事
第一节 逆流的时间:构建新世界
第二节 灵魂叙述者:解读新世界
第十二章 《人体艺术家》:创伤小说的非自然再现
第一节 非自然人物:不可言说创伤的形象化
第二节 非自然事件与场景:创伤记忆的展示
第三节 非自然时间:创伤后果的表现
第四节 非自然叙述声音:调节叙述距离,引领读者感受创伤
第十三章 "她是自然的,还是非自然的?":《马戏团之夜》的非自然叙事
第一节 非自然人物:半人半鸟的合体
第二节 非自然时间:流动不居的幻变
第三节 非自然空间:想象与心灵的所在
第十四章 埃德加·爱伦·坡作品中的非自然叙述行为
第一节 多叙
第二节 元叙述
第三节 第一人称现在时语态叙述
第十五章 伦理、情感和历史的关系:《天使在美国》中的非自然叙事
第一节 情感与历史的非自然叙事
第二节 非自然叙事与文本的虚构性
第三节 非自然叙事的伦理维度
第十六章 不可能的"假人"世界:从《假人》的非自然叙事说起
第一节 非自然的人物与"反模仿"
第二节 非自然的情节与"循环复制"
第三节 非自然的情感与"新感受力"
第十七章 《伤心布鲁斯》非自然叙事的伦理阐释
第一节 非自然话语与约翰的"凶手"形象
第二节 非自然叙述视角的转换与约翰形象的变化
第三节 由非自然叙事生发的伦理思索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