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绪论
第一节 修辞叙事学各分支的发展态势
第二节 各分支之间的关联与差异
第三节 各分支的理论主张
理论探讨篇
第一章 芝加哥学派的修辞叙事理论
第一节 修辞、叙事与修辞叙事理论
第二节 代表人物和重要论著
第三节 叙事交流模式与修辞叙事理论主要概念/术语
第四节 中外学者对修辞叙事理论的评价
第二章 特拉维夫学派的修辞-功能叙事理论
第一节 赫鲁肖夫斯基的整合理论和佩里/斯滕伯格的文学动力学
第二节 斯滕伯格引领的"叙事的修辞-功能理论"
第三节 特拉维夫学派与芝加哥学派的修辞叙事理论
第三章 迈克尔·卡恩斯的修辞叙事学:语言学与修辞学的结合
第一节 《修辞叙事学》的时代学术背景
第二节 《修辞叙事学》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修辞叙事学》的理论主张和主要概念
第四节 《修辞叙事学》的影响力与价值
第四章 修辞叙事学视域下的虚构性研究
第一节 修辞虚构性理论的主要观点
第二节 修辞虚构性理论的分歧
第三节 修辞虚构性理论的阐释实践
第四节 修辞虚构性理论的意义和前景
第五章 修辞、逻辑、认知:叙事阅读过程的三种理论取向辨析
第一节 修辞叙事理论:"阅读位置理论"
第二节 可能世界理论:"游戏理论"
第三节 文本世界理论:"指示转移理论"
第六章 修辞叙事学与认知叙事学的分歧与联系
第一节 分歧:作为阐释模式的修辞叙事学与作为诗学模式的认知叙事学
第二节 例证:詹姆斯·费伦和曼弗雷德·雅恩如何研究"嵌入叙事"
第三节 交叉:修辞叙事学和认知叙事学对"阅读过程"的描述
第四节 借鉴:认知叙事学范畴如何用于考察叙事修辞交流关系
批评实践篇
第七章 《洗澡》与《一件好事儿》的"叙事性"与修辞效果比较
第一节 《洗澡》:低叙事性的"威胁"效果
第二节 《洗澡》:"极简"叙述压力下的失真
第三节 《一件好事儿》:解决《洗澡》的叙事性问题
第四节 《一件好事儿》:解决《洗澡》的真实性问题
第八章 《洞穴》的叙事修辞与瑞克·巴斯的生态哲学
第一节 动物化与拟人化相互抵消
第二节 陈述性与非陈述性记忆分工合作
第三节 语象媒介跨越万物界线
第九章 从《马戏团之夜》的多重叙述和虚构性交流策略看真假问题
第一节 人物对话强化了真假问题
第二节 交替叙述彰显飞飞的多重叙述目的
第三节 多重叙述模式和虚构性修辞策略肯定人物的善
第十章 修辞叙事理论视域下美国伊战小说《黄鸟》的重新解读
第一节 人物叙述者巴特尔的人物功能
第二节 人物叙述者巴特尔的叙述者功能
第三节 隐含作者的"反叙事"讲述目的
第十一章 《亲吻女巫》中故事讲述者的多重身份探析
第一节 虚构思维、群体思维、人物叙述
第二节 人物叙述者的独特世界观及其与其他女性的纽带关系
第三节 讲述与重述的有效性
第四节 多诺霍的改写对读者产生的影响
附录 修辞叙事理论视域下的叙事伦理研究
第一节 "伦理转向"的深层原因
第二节 当前"伦理转向"的六大特征
第三节 修辞叙事伦理批评的基本方法:以《罗马风寒》为例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