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图书,赶紧选购吧!
系统功能语言学文献丛书:作为系统的语篇——语篇语义研究
系统功能语言学文献丛书:作为系统的语篇——语篇语义研究
促销时间
距结束
00
:
00
:
00
:
00
书号
9787544660242
尚 外 价
降价通知
累计销量38
手机购买
图书二维码
配送
服务
数量
库存  
温馨提示

【声明】
本商城所售图书仅可作为个人学习使用,倘若用作他途(如用于商业获利等),所产生的一切后果请自负!

【退换货规则】
1、因商品质量问题需退换货,请您在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联系客服进行申请,并根据客服的指引进行退货操作。
2、收到商品之后如需申请七天无理由退换货,请您在签收之日起七日内联系客服进行申请,并提供证据。逾期将无法受理。
3、满足七天无理由退换货申请的前提下,包邮商品需要买家承担发货和退货运费。
4、发货运费金额因具体订单货品重量、寄往地区不同而各不相同,我们需向取货的快递公司确认之后才能了解。
5、退货地址: 请和客服联系,电话: 021-65425300转2039/2777; QQ: 800179112。
6、请在下单后14天内申请开票,逾期财务封账将无法受理;如产生退货,已开发票将作废。

  • 属性
  • 介绍
  • 目录
手机购买
图书二维码
加入购物车
价格:
数量:
库存  个

图书详情

图书名称 :系统功能语言学文献丛书:作为系统的语篇——语篇语义研究
书号 :9787544660242
版次 :1
作者 :王振华
开本 :16
页面 :280
装帧 :平装
语种 :汉英
字数 :350

介绍

【简介】

丛书集中了系统功能语言学领域国内知名学者的研究成果,呈现了他们在各自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文章,在此基础上修订更新,旨在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者提供一批精选的文献,方便后学查阅研读。丛书中既有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综述介绍,也有具体的分支领域的开拓性研究,集中体现了我国系统功能语言学界的研究成就。


本书分三部分:作为系统的语篇;语篇与评价;语类及多模态。第一部分以理论为主,主要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讨论大语篇系统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同时也比较英美学派和欧陆学派在语篇语义研究方面的异同。第二部分以应用为主,将语篇语义的思想应用到新闻语篇、政治语篇、文学语篇、日常语篇等不同语篇类型的研究上。第三部分主要介绍系统功能语言学视域下的语类理论,以及近年来比较前沿的研究方向:多模态信息分析。


王振华:


博士、博士后。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丁适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创建人、主任,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功能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以及英汉语篇分析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逻辑学会语用学专业委员会理事、澳大利亚悉尼大学LCT研究中心(LCT Centre for Knowledge-Building,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国际顾问。研究领域为系统功能语言学和法律语言学,研究方向主要有:评价系统、语类和语域、语篇语义、司法话语、功能与翻译。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作为系统的语篇


第一章  作为系统的语篇


1.1 引言


1.2 语篇到底是什么


1.3 语言系统:语义与语法


1.4 研究内容:生产者、文本/话语、消费者、社会目的


1.5 结语


第二章  语篇语义的研究路径

—一个范式、两个脉络、三种功能、四种语义、五个视角

2.1 引言



2.2 语篇语义的研究任务


2.3 研究路径


2.4 结语


第三章  语篇意义形成的意图网络


3.1 引言


3.2 哲学基础

3.3 语篇意义形成的意图网络


3.4 语篇意图网络形成的认知机制


3.5 结论


第四章  《语篇研究——跨越小句的意义》述介


4.1 2003版述介


4.2 2007版述介


第五章  实现化、实例化、个性化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三种层次关系


5.1 引言


5.2 实现化


5.3 实例化


5.4 个性化


5.5 文本分析


5.6 结束语


第六章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演变:小句之外

——J.R.马丁教授访谈录


第七章  悉尼学派与欧洲大陆学派在语篇语义研究上的异同


7.1 引言


7.2 悉尼学派的语篇语义观


7.3 欧洲大陆学派的语篇语义观


7.4 悉尼学派和欧洲大陆学派的语篇语义研究对比


7.5 讨论


7.6 结语


第八章  名物化语言现象在语篇中的作用


8.1 引言


8.2 系统功能视角下的名物化


8.3 名物化语言现象使知识专业化


8.4 名物化语言现象使语篇发展合理化


8.5 名物化语言现象与人际化


8.6 结语


第二部分  语篇与评价


第九章  评价系统及其运作
——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


9.1 引言


9.2 评价系统产生的背景


9.3 评价系统框架


9.4 结束语


第十章  评价理论:魅力与惑

10.1 引言


10.2 评价理论回顾


10.3 评价理论的魅力


10.4 评价理论的困惑及其消解


10.5 结语


第十一章“介入系统”嬗变


11.1 引言


11.2 介入系统与对话性、多语性


11.3 介入框架


11.4 借言和自言的深化


11.5 结语

第十二章  “物质过程”的评价价值

——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为例


12.1 引言


12.2 三维视角


12.3 语言实证的方法


12.4 物质过程的评价价值

12.5 人物形象综观:物质过程成分分析


12.6 结束语


第十三章  杂文中作者的介入


13.1 引言


13.2 杂文中作者的介入


13.3 结语


第十四章  现代汉语“个”在其非典型结构中的人际意义


14.1 引言


14.2 量词与评价系统理论


14.3 “个”在其非典型结构的人际意义


14.4 结论


第十五章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英汉情态对比研究——以政治新闻语篇为例


15.1 引言


15.2 汉语的情态理论框架


15.3 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情态系统


15.4 数据分析及对比


15.5 结语

第十六章  “硬新闻”的态度研究——“评价系统”应用研究之二


16.1 引言


16.2 硬新闻


16.3 态度系统


16.4 硬新闻分析


16.5 余论


第十七章  从态度系统考量奥巴马获09年度和平奖引发的争议


17.1 引言


17.2 态度的分析框架


17.3 争议的态度考量


17.4 讨论


17.5 结语


第十八章  基于语料库的中外大学校训意义研究——“评价系统”视角


18.1 引言


18.2 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


18.3 中外校训评价意义分布特征


18.4 中外校训评价意义的异同



18.5 结论


第三部分  语类及多模态


第十九章  马丁基于文类理论的历史语篇研究


19.1 引言

19.2 文类理论


19.3 马丁的历史语篇研究


19.4
启示


19.5
结语



第二十章多模态历史教科书中评价语义的图文双重建构

20.1
引言


20.2 理论框架


20.3 多模态历史教科书中评价语义的图文建构例示


20.4 多模态历史教科书中基于不同语类的图文评价
统计


20.5 结语


第二十一章  歌曲中立体意义的构建:曲与词的耦合


21.1 Introduction


21.2 The data and theoretical background


21.3 Meaning patterns in Lao Ba


21.4 M
eaning syndrome: bonding through shared feeling


第二十二章  话语与对话面面观


22.1 引言


22.2 内容介绍


22.3 评述


参考书目


对比栏

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2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3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4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