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由傅敬民教授基于埃德温·根茨勒(Edwin Gentzler)的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Revised Second Edition)原作译出。
	
原作初版于1993年,修订于2001年,对过去三十年间颇有影响的西方翻译理论流派进行了提纲挈领的总结与回顾,特别对北美翻译培训派、翻译科学派、早期翻译研究派、多元系统派和解构主义的发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扫描,并对翻译学科的未来发展做出了预测。
	
本书是与翻译领域中重要理论的批判性互动,也是对导致最近理论增殖的一系列变化的历史记载,适合从事翻译研究和翻译学习的读者阅读,对从事文化、文学、语言哲学等领域研究的学者亦有借鉴和启发作用。
【目录】
	
丛书主编序
	
第一版序
	
修订版序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北美翻译工作坊
	
翻译工作坊的基础
	
I.A.理查兹:新批评主义和翻译
	
埃兹拉·庞德:闪光的细节理论
	
弗莱德里克·威尔:翻译的矛盾
	
文学翻译过程
	
劳伦斯·韦努蒂:翻译再思考
	
第三章
	
翻译“科学”派
	
诺姆·乔姆斯基:“隐含”结构
	
尤金·奈达:生成语法在翻译中的运用
	
沃尔弗拉姆·威尔斯:德国的翻译科学
	
德语国家的功能主义理论
	
第四章
	
早期翻译研究学派
	
依瑞·列维及其与捷克和斯洛伐克的联系
	
詹姆斯·霍尔姆斯、雷蒙德·范·登·布洛克、安德烈·勒菲弗尔
	
作为评价标准的陌生化
	
翻译研究学派在文学史中的地位
	
第五章 多元系统理论
	
尤里·通加诺夫:关于文学演进
	
伊塔马·埃文 佐哈尔:探索系统内文学关系
	
吉迪恩·图里:目标文本导向的翻译理论
	
20世纪80年代的翻译研究学派
	
吉迪恩·图里:描述翻译学及其他
	
第六章
	
解构主义学派
	
米歇尔·福柯:解构原初
	
马丁·海德格尔:命名的局限
	
雅克·德里达:翻译与延异
	
后德里达时代的各种翻译讨论
	
解构主义与后殖民主义翻译
	
第七章
	
翻译研究的未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