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累计已有超过4,000万大学生达到了基础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具备相当程度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他们的英语阅读速度已达到每分钟70—100英语词,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通过阅读获取专业所需信息基本上没有问题;同时也具备了初步的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然而,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或为出国深造,或为从事学术研究,希望能听懂全英语专业课,能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那么基础阶段教学要求的英语程度能不能满足这样的需求呢?我们认为还有一段距离,要实现这一目标,他们还需要学习学术英语(EAP)课程。
学习英语,基础阶段很重要,只有从一开始就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会正确学习英语的方法,才能为英语能力的长远发展创造条件。但是从掌握基础英语到在实际学术交流中准确地使用英语,还有一个能力迁移的问题。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不少科技人员用英语写的论文或论文摘要,基础语法错误已经不多,但是在篇章结构、句式、修辞结构等方面尚未达到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的语言要求;在学术领域使用英语进行口语交际,准确性、得体性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开设学术英语课程,正是为了满足这部分学生进行学术交流的语言需求。
一套好的学术英语教材应着力提升学生两方面的能力:语言能力和审辩式思维能力。
语言方面,学术英语教材的任务既然是培养学生以英语为工具从事学术交流的能力,就要帮助学生提高用英语表达思想的流利程度、准确性、得体性和灵活性,进一步学习会话策略,学会准确得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能够参加讨论和辩论,准确得体地表示同意或反驳别人的意见,能够用正确的语体撰写学术论文等等。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学术英语课程应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study skills),如记笔记,发言,查阅资料然后进行分析、归纳、整理等。
另外,学术英语教材还要重视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critical thinking)能力。所谓审辩式思维就是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决定是否值得接受。学生应当学会对读到、听到或看到的信息进行积极、深入的思考:如果赞成,为什么赞成,有什么根据;如果不赞成,又为什么不赞成,有什么理由。通过审辨,把事情彻底搞清楚,这样才能在信息化时代避免被信息欺骗和操控,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应对国际化所带来的挑战。
“大学学术英语系列教材”是一套为已完成基础阶段英语学习的大学生编写的学术英语教材,其核心教程有读写和视听说两种,改编自原版教材Academic Encounters。《读写教程》和《视听说教程》有两个级别,选材均为各专业学生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而且两种教程的单元主题相同,如上册均为Life in Society方面的主题。其选材原则是:选文要有趣味性、新颖性、知识性;内容上既要有深度,又要是师生可以理解的;阅读、音视频等素材应选自正式出版的专业教科书。通过学习这些真实文本,学生在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可学得一定的专业知识。
其核心教程采用基于内容的教学法(content-based approach),可以较好实现同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审辩式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
基于内容的教学法是指采用真实文本(authentic texts),运用真实语言(authenticlanguage),进行真实的交际活动(authentic tasks)。
所谓真实语言,是指文本充分体现学术英语的特点,教学重点是学术词汇(academic wordlist,简称AWL)的意义和用法、语篇结构以及学术英语常用交际功能的语言表达法,目标是进一步提高使用语言的流利程度、准确性和得体性。
真实的交际活动(如taking notes,writing papersmaking presentations)是指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模拟真实的专业学习过程。由于讲课内容是真实的,反映了大学教学环境里的师生互动,因此在学术英语课上用真实的学术讲座材料进行听说读写模拟训练,要求学生充分介入听课过程:听讲座要求充分理解,记笔记要求准确全面,参加小组讨论要求结合个性化资料表达个人观点。准备演讲的过程更是涉及所学内容和语言,既训练交流、沟通、协作的能力,又提高说的准确性和流利程度,从而建立说英语的自信心。实际上,学术英语课程的过程是模拟的,但与专业课学习相比,过程与内容是一样的;学生不仅学习EAP语言和技能,而且同时听了一门专业课,学习了相关专业的概念与语言,也就是说EAP课程的过程和内容都是专业学习所必需的。
除了上述读写和视听说两种核心教程外,“大学学术英语系列教材”还包含学术英语写作、演讲、讲座等教程。
“大学学术英语系列教材”由谁来上呢?当然是英语教师。英语教师可以驾驭这套教材的原因如下:首先,该教材虽然使用了专业内容,但选材时已经考虑到难易度,专业内容师生都可以理解。其次,学术英语课程主要涉及的是语言训练。例如,听前训练方面,包括通过激发知识图式(schema)预期(predict)讲座内容,预期能力是提高听力理解能力(也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前提;听后训练方面,包括利用笔记确保充分且准确地理解讲课内容,并就讲课内容进行各种互动练习;口语交际训练方面,包括区分正式语体和非正式语体,学会准确得体地发表意见,参加讨论,介绍研究课题,在全班同学面前作讲演;词汇方面,重点是掌握常用学术词汇的用法,包括意义、搭配、语义趋向等等,尤其要重视培养对预构成语块的敏感性,逐步培养正确的英语语感。另外,记笔记是学术英语学习中需要掌握的重要能力,要掌握准确、科学地记录讲课内容的技巧和方法,正确运用合适的笔记结构(树形图、大纲方式、mapping方式等等);学会有效地记笔记可以在听课时跟上授课教师的思路,把理解提高到语篇层次,而且所记笔记还可以用于专业内容复习以及广泛的语言训练中。所有这些语言训练的教学,只有语言教师才能胜任。
虽然英语教师可以驾驭“大学学术英语系列教材”,但要用好该教材,英语教师不但需要扩大知识面,熟悉学术英语的特征,而且要进一步充实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方面的知识。无疑,上好学术英语课程是时代发展对高校英语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是称职的高校英语教师必须面对的一项挑战。
杨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