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图书,赶紧选购吧!
外教社博学文库:济慈与中国诗人:基于诗人译者身份的济慈诗歌中译研究
促销时间
距结束
00
:
00
:
00
:
00
书号
9787544661461
尚 外 价
降价通知
累计销量10
手机购买
图书二维码
配送
服务
数量
库存  
温馨提示

【声明】
本商城所售图书仅可作为个人学习使用,倘若用作他途(如用于商业获利等),所产生的一切后果请自负!

【退换货规则】
1、因商品质量问题需退换货,请您在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联系客服进行申请,并根据客服的指引进行退货操作。
2、收到商品之后如需申请七天无理由退换货,请您在签收之日起七日内联系客服进行申请,并提供证据。逾期将无法受理。
3、满足七天无理由退换货申请的前提下,包邮商品需要买家承担发货和退货运费。
4、发货运费金额因具体订单货品重量、寄往地区不同而各不相同,我们需向取货的快递公司确认之后才能了解。
5、退货地址: 请和客服联系,电话: 021-65425300转2039/2777; QQ: 800179112。
6、请在下单后14天内申请开票,逾期财务封账将无法受理;如产生退货,已开发票将作废。

  • 属性
  • 介绍
  • 目录
手机购买
图书二维码
加入购物车
价格:
数量:
库存  个

图书详情

图书名称 :外教社博学文库:济慈与中国诗人:基于诗人译者身份的济慈诗歌中译研究
书号 :9787544661461
版次 :1
作者 :卢炜著
开本 :32
页面 :400
装帧 :平装
语种 :汉文
字数 :250

介绍

【简介】

约翰·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近百年来,他的诗歌在中国广为流传,而不少中国现当代诗人对译介济慈诗歌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书较为全面而系统地探讨了济慈诗歌中译过程中朱湘、查良铮、屠岸和杨牧等四位诗人译者的建树及其特征,对其翻译过程和译作进行了对比分析和阐释,试图揭示四位诗人译者自身的诗歌创作、翻译理念以及不同时代的历史、文化、政治和意识形态等诸多因素对其翻译济慈诗歌与塑造济慈形象所产生的影响。

【前言】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增补而成的。2011年我着手撰写博士论文的时候,曾经为论文的选题苦恼了很久,最终在导师刘树森老师的启发和帮助之下,我最终选定了“济慈与中国诗人”这个主题。选定这个主题有三个原因。第一我从20岁初读济慈诗歌开始就被他诗歌中蕴含的魅力折服,在考入北京大学英语系攻读硕士学位的时候,主攻浪漫主义方向,硕士论文也是以济慈诗歌研究为题,将近15年的感情沉淀和学术积累,使得我在济慈研究领域蓄积了充足力量,彼时,我坚信自己多年的努力就要结出丰硕的果实了,撰写博士论文恰好给了我实践自己理想的机会。第二,济慈诗歌中译研究在中国英国文学研究领域属于较少为学者涉足之处,正如我在本书导论的文献综述部分所述,当代中国济慈诗歌中译研究多为个案分析或简单的译本比较,不仅数量偏少,而且多数论著从中国文学和文化的视角研究单一中译者,济慈诗歌中译并未被置于研究的中心,多数成了译者整体翻译思想的陪衬。在我的博士论文之前,尚未发现有关济慈诗歌中译研究的中文专著,可以说,本书的出版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中国济慈诗歌翻译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第三,诗人译诗在当代中国诗歌翻译领域十分普遍,而且译著也广受读者的欢迎,但是,学术界对这一译者群体严肃而系统的研究尚不多见,特别是一些经历过民国时期中国文学和翻译转型期的著名诗人年事已高,对他们进行采访和研究可了解许多第一手的资料,包括译者的手1确、录音和书信等资料,对这些珍贵资料进行抢救性收集,具有独特的价值。

机遇也意味着挑战。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料,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素材,寻找更多的译者和译作,我几乎查阅了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馆藏中所有相关的书籍和数据库。庆幸的是在半年多的资料收集整理期间,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两个数据库“大成老旧刊数据库”和“全国报刊索引:晚清期刊全文数据库(1833-1911)和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

(1911-1949)为我提供了大量民国时期的济慈诗歌译者信息及相关译作,国家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台湾文献阅览室的藏书为我研究我国港台译者的情况提供了难得的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和数据最终构成了我研究中各个时期济慈诗歌中译的历史语境。此外,由于当代中国文学领域对朱湘、查良铮、屠岸等诗人的诗歌创作和文艺思想研究成果较为丰富,我从这些材料中梳理出各位诗人译者独特的内容,与他们各自的翻译策略相结合,构成了每一位诗人译者翻译济慈诗歌时的文艺思想和翻译原则。最后,我在研究和撰写论文过程中,通过比较不同诗人译者对济慈诗歌的理解和阐释,大量结合现当代西方济慈诗歌研究的重要成果和结论,试图说明不同诗人译者是如何创造性地继承和发扬了济慈研究的学术成果,与西方济慈研究形成良性的互动。中西结合也是我的研究与其他国内西诗中译研究者的显著区别之一。

除导论与结语部分外,本书共由五章构成。导论的主要内容是对济慈诗歌中译简史、中国西诗翻译和济慈翻译研究现状、文献综述、论文选题及研究范围、论文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等内容进行简要的梳理和概括。

第一章主要概述济慈诗歌中译的整体情况。首先,本书总结了古今中外诗人、学者、翻译家对诗歌可译性的探讨,进而引入济慈诗歌中译情况的介绍,包括译者数量、译诗数量、结集成册出版的译本情况,并较为全面地分析济慈《夜莺颂》和《美丽的无情女郎》两诗的中译情况,结合各时代和不同译者对这两首诗的译介分析,突出了政治,文化、中国诗歌和美学传统对这两首诗中译可能产生的影响,并较为简要地勾勒出诗人济慈的形象在中国形成的过程和特点。其次,本章着重探讨济慈诗歌中译过程中诗人译诗的现象,指出济慈重要的中译者绝大多数是诗人或者是具有诗歌创作背景的翻译家,他们作为诗人译者的身份和特有的敏感和智慧能够更好地理解济慈诗歌中所包含的真与美。通过分析比照朱湘查良铮和屠岸对济慈诗歌《圣艾格尼丝前夜》中一个诗节的异同,初步归纳出不同诗人在翻译济慈诗歌时的策略、方法和特点。

第二章探讨了“五四”时期中国著名诗人、翻译家朱湘对济慈诗歌的译介,并通过对其译作的研究,揭示1949年之前我国诗人译者对济慈的译介成就以及济慈诗人形象在中国的初步构建。本章在梳理“五四”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心理、审美情趣等的变迁和发展的基础上,探讨了朱湘的思想与文学理念,寻找其翻译思想的特征。此外,还通过对原作和译作文本的细读和比较,以及对同一时期不同译者译作的比较,探讨朱湘对济慈诗歌《夜莺颂》的理解和翻译,以及时代背景和其本人的创作、翻译理念对其翻译济慈诗歌的影响。

第三章探讨了著名诗人、翻译家查良铮对济慈诗歌的译介情况,展示1949年至1978年间诗人译者对济慈诗歌的翻译成就以及对济慈形象在新中国的塑造所发挥的作用。首先概述了这期间政治和文化领域内的情况和变化,分析其对外国文学翻译产生的影响。其次,结合史料和回忆录,分析查良铮在面对这些变化时采取的策略,揭示时代语境对诗人的影响,并通过译作与原作以及不同译作之间的对比分析,探讨查良铮在翻译济慈诗歌《圣亚尼节的前夕》时采取的策略和手法,以及时代背景和作者本人的创作、翻译理念对其翻译济慈诗歌的影响。

第四章探讨了著名诗人、翻译家屠岸对济慈诗歌的译介情况,主要研究1978年之后诗人译者对济慈诗歌的翻译以及在塑造济慈形象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本章首先指出改革开放政策为中国翻译界所带来的变化和影响,简述20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大陆翻译界关于诗歌形式转译的大讨论以及对济慈诗歌中译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居岸对济慈诗歌的深刻感悟和“以顿代步”译法的特点,并通过分析济慈诗歌原作和屠岸的译作,对比其他译者的译文,阐释屠岸翻译济慈诗歌的特点、方法和策略。

第五章探讨著名诗人杨牧对济慈诗歌的译介情况,分析港台地区及海外语境对其翻译的影响,并将之与大陆诗人译者的译作进行对比,试图探究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济慈诗歌译介情况的异同。另外,通过分析杨牧的翻译理念、策略和方法,结合济慈诗歌原文,对比他翻译的济慈希腊古瓮颂》与其他三位诗人译者的译作之间的异同,探讨他在翻译过程中将古典传统与现代英语诗歌的特征融为一体的特点。

结语部分全面总结90年来济慈诗歌中译的历史,包括济慈诗歌中译的过程和诗人济慈形象在中文语境中的塑造,分析中国诗人译者对济慈诗歌的解读、翻译和对其形象构建所起到的作用,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美学、社会心理等诸多方面对济慈诗歌翻译的影响。

本书从选题到最终成书,历经六年时光,这六年既充满了痛苦和艰辛,也不乏温暖和幸福,其间众多师长与领导的帮助和关照、众多亲朋好友的关心和鼓励,我都铭记在心,感激不尽,特借此机会表示深深的谢意。

感谢我的导师刘树森教授对我的研究进行指导,从论文题目命名、采访对象确认、文献资料收集到论文开题、预答辩和定稿,在许多重要环节都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他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严谨认真的治学精神和朴实高尚的学术风范,不仅指引着我的学术道路,更是我人生的榜样和典范。

感谢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李淑静老师和她所带领的大学英语教研室的诸位同仁。作为我的直接领导,李老师在我攻读博士学位和撰写博士论文的几年时间里,在工作上给予了莫大的支持和帮助,使我能够兼顾教学工作和博士论文的研究两项重任。

感谢参与我博士论文开题、预答辩和答辩的北京大学英语系各位老师。特别是英语系客座教授 Donald Stone老师,在我撰写博士论文期间,他在精神上给予了我很大的鼓舞和支持。

感谢著名诗人、翻译家屠岸先生和他的女儿—北京师范大学章燕教授。作为中国大陆最重要的济慈诗歌中译者之一,90岁高龄的屠岸先生欣然接受了我一个无名晚辈的两次采访,为我提供了很多直接、鲜活的一手学术资料,使我亲身感悟到了一位资深诗人翻译家深厚的使命感、高尚的艺术境界和宝贵的翻译经验。不幸的是,屠岸先生已于2017年12月仙逝,希望老先生的在天之灵能够看到这部倾注了他心血的著作付梓。

感谢师妹黄重凤。她在自己学习、工作异常忙碌的情况下,帮我收集了许多重要的香港台湾地区的学术资料,对我的研究大有裨益。

最后,感谢我的家人。感谢父母给予我生命、抚养我长大、赋予我理想和追求。感谢岳父岳母任劳任怨担当起家庭生活的重任,让我有一个温暖无忧的家。感谢妻子逯娜,是你在我人生最迷茫无助的时候来到我身边,默默地支持我、鼓励我、帮助我,才有了我今天的一切。感谢儿子卢逸瑄和女儿卢逸潇,你们是我人生最大的成就,你们的到来给予了我无尽的力量,让我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谨以本书作为我们共同成长的见证,愿我们全家人一起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卢炜

2018年1月1日
   


目录


【目录】

导论
1.文献综述
1.1济慈诗歌中译概述
1.2中国现当代诗歌翻译理论概述
1.3中国现当代济慈中译研究概述
2.研究目标
2.1研究的时间范围
2.2研究对象的选取标准
3.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1章济慈诗歌中译:诗人译诗
1.导言
2.可译论ws不可译论
3.“数”说济慈诗歌中译
3.1第一首被译为中文的济慈诗歌
3.2济慈诗歌中译百年历史
4.济慈诗歌中译与中国传统诗歌审美
5.济慈诗歌中译与中国传统爱情观
6.济慈诗歌中译与诗人译诗
6.1中外“诗人译诗”之争鸣
6.2诗人译济慈诗歌的特征
7.总结

第2章朱湘:济慈诗歌中译的先驱
1.导言
2.“五四”时期中国的思想和文化转型
3.诗人朱湘与“五四”文化传统
4.朱湘翻译济慈诗歌:以《夜莺颂》为例
5.总结

第3章查良铮:翻译济慈与隐晦书写
1.导言
2.查良铮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和文化语境
3.査良铮选、译济慈诗歌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4.查良铮译济慈《圣亚尼节的前夕》
5.总结

第4章屠岸:济慈诗歌的跨世纪歌者
1.导言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济慈诗歌翻译
3.济慈诗歌中译与西诗中译形式的探讨
4.屠岸译济慈诗歌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5.屠岸译济慈诗歌研究
6.总结

第5章杨牧:海峡彼岸的“夜莺”
1.导言
2.杨牧与台湾文化、大陆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关系
3.杨牧译济慈诗歌研究
4.总结
结语

济慈诗歌译名中英文对照
参考文献
附录济慈诗歌中文译作目录(1921~2013)
   


对比栏

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2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3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4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