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图书,赶紧选购吧!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33
促销时间
距结束
00
:
00
:
00
:
00
书号
9787544665643
尚 外 价
降价通知
累计销量6
手机购买
图书二维码
配送
服务
数量
库存  
温馨提示

【声明】
本商城所售图书仅可作为个人学习使用,倘若用作他途(如用于商业获利等),所产生的一切后果请自负!

【退换货规则】
1、因商品质量问题需退换货,请您在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联系客服进行申请,并根据客服的指引进行退货操作。
2、收到商品之后如需申请七天无理由退换货,请您在签收之日起七日内联系客服进行申请,并提供证据。逾期将无法受理。
3、满足七天无理由退换货申请的前提下,包邮商品需要买家承担发货和退货运费。
4、发货运费金额因具体订单货品重量、寄往地区不同而各不相同,我们需向取货的快递公司确认之后才能了解。
5、退货地址: 请和客服联系,电话: 021-65425300转2039/2777; QQ: 800179112。
6、请在下单后14天内申请开票,逾期财务封账将无法受理;如产生退货,已开发票将作废。

  • 属性
  • 介绍
  • 目录
手机购买
图书二维码
加入购物车
价格:
数量:
库存  个

图书详情

图书名称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33
书号 :9787544665643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20-12
作者 :李维屏, 主编
开本 :X16
页面 :243
装帧 :平装
语种 :汉英
字数 :376

介绍

  

【编者的话】

2019年12月28日,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外国文学跨学科研究委员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正式成立。正如主任委员李维屏教授所指出的,这是新时代新文科建设中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返回外国文学研究初心的溯源大计。作为生活表征的一种形式,从其本源处,文学就是跨学科的,因为生活的疆域并不为学科的壁垒所间隔。19世纪的英国批评家佩特尝言:想象性或艺术性的文学作品是一种转写( transcript),其并非仅仅是对事实的转写,而是对事实的无限形式的转写。无论是事实还是无限的形式,都不会听命于人所设定的学科界限。如此,对于来自浩瀚生活海洋的文学的解读和批评也必须具有跨学科的视野和方法,必须在历史文化、经济和政治语境中去理解文学。曾几何时,理论的霸道催生了数量众多的剪裁文本质地( texture)的“强制”阐释。君不见,一套后现代的话语系统—深度模式的消失、能指的滑动、叙事的零散等,成为几乎所有后现代文本的解读秘籍。无论是美国的作家,还是俄罗斯的作家,抑或德国的作家,所有人的后现代作品都可照此结构进行分析解读并得出类似的结论,真是好一部整齐划一的后现代作品批评大合唱!文本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就这样消失在了理论话语的明枪暗箭之间。回归外国文学研究的跨学科初心,也是对抗理论霸权的策略选择。在本辑作者对王宁先生的访谈中,王先生从理论的衰退、中外文论的关系、文论与文化研究以及文论与翻译的角度详尽论证了文学理论的跨学科走向。

在具体的文本分析实践中,本辑有不少文章从跨学科的视角观照文学文本的阐释和解读实践。比如《中国禅画在美国现当代诗歌中的调适研究》探究了宋朝匿名山水画、廓庵师远禅师的《十牛图颂》和牧溪的《六柿图》与简·赫斯菲尔德、约翰·凯奇和加里·斯奈德的禅画诗歌之间的对话关系,探讨美国现当代诗人是如何吸纳中国禅画时空一体、物我不二和虚实相生等特性,从而解构西方哲学所蕴含的二元对立思想。《玻璃的空间意义与建构功能》分析了空间书写中一个少为人关注的物质元素—玻璃。作者指出,玻璃凭借其独特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不仅在建筑材料、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更承载着文学作品中空间建构的功能。在不同的文化历史发展阶段,玻璃也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从中世纪的“虚空”与“死亡”到浪漫主义时期“幸运”的象征与自我认知的隐喻,再到现代与后现代时期主体性的解构,玻璃与人类文明发展息息相关,它既是人类表达情感、改造世界的工具与手段,也为人们了解世界、认知自我打开了新维度。《<磐石上的阴影>中的食物书写》从分析薇拉·凯瑟《磐石上的阴影》中的饮食活动入手,探讨作家的食物书写聚合的多重意义作者指出,小说中的食物溢出了其满足人类生存之需的原初功能,夹杂着文化记忆、阶层身份和文化认同的意涵,构成了审视小说叙事中多重政治权力角逐的重要视角。《英国奥古斯都文学中的公共经验》则以更大的视野跨界考察了英国18世纪奥古斯都文学的创作与社会政治文化的双向互动。论文指出,从17世纪后期开始,以咖啡馆为代表的公共空间逐渐发展为文学公共领域,无论是报纸杂志还是文学写作,都呈现出社交性与对话性的特点,将个人经验变为公共经验,使得文学场域成为社会公共事件特别是政党政治的论辩空间。随着18世纪中期小说的兴起以及以女性为主要参与者的沙龙文化的发展,文学的公共经验开始逐渐由城市过渡到乡间,走向了个人经验的浪漫主义书写。

对本辑论文进行编辑的过程中,中国和世界先后经历了 Covid-19全球大流行。这是场罕见的世纪灾难,真正印证了即使在逆全球化时期人类的命运仍然是紧密相连的共同体,如今我们需要的不是对抗,而是合作。因此,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甚,人类需要敞开并重构我们的文化空间,如同本辑论文《族裔性的空间建构:〈拉罗斯)的叙事策略》中所分析的族裔性空间重构和“修复性正义”等主题所揭示的一样。文学研究尚需要回归跨学科的视角,人类更应该回归整体性的命运观,积极探寻超越文化差异的跨境合作之途,齐心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目录

  

【目录】

学者访谈

后理论时代中国文论的国际化走向: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王宁教授访谈录|王琦

在诗歌创作与诗歌批评之间:德里安·丽斯-琼斯教授访谈录|周洁

英国文学

英国奥古斯都文学中的公共经验|王欣

文化分裂与秩序失落:《好兵》对英国乡绅文化的反思|管南异

语文学家的美人鱼:托尔金的学科拯救之路|史敬轩

《魔鬼的门徒》的宗教伦理与道德观照|刘茂生

哈姆雷特延宕问题再思考|罗益民

《相当体面的失败》中善的双重性|徐明莺

奥登一卡尔曼歌剧脚本《酒神的伴侣》中的“神话方法”|赵元

有“情”之士的无“情”之作:库切的卡鲁情怀与文学生产|董亮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付英杰

斯蒂芬“良心”的生成与成长:《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主体意识的存在主义解读|苏亚兰

美国文学

族裔性的空间建构:《拉罗斯》的叙事策略|陈靓

“走过同一块地毯”:庞德与詹姆斯美学思想比较研究|王卓

中国禅画在美国现当代诗歌中的调适研究|谭琼琳

赛珍珠受到钱钟书斥责原因探析
姚君伟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曾桂娥

《弗兰妮与祖伊》的大学批判与冷战策略|黎清群

“感觉再也不会跟以前一样了”:奥康纳《异乡客》中的危机瞬间”|陈俊松

《磐石上的阴影》中的食物书写|张健然

论诺里斯《章鱼》中的地图意|蕴彭禹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孙坚

“真我”与“他我”:《伊甸园之东》中华裔“李”的身份问题研究|吕丽盼

萨科一樊塞蒂审判案的艺术再现:评厄普顿·辛克莱的《波士顿》|刘启君

“棕色语法”的隐喻思考:加里·斯奈德生态智慧的认知解读|邓瑛瑛

《为拯救而书:路易斯·提尔档案》:“宏大时间”下的双重时空叙事|蒋展

共同体视域下《达·芬奇密码》中的宽容主题探析|蓝云春

诗意的理性:论阿西莫夫机器人小说中的人机伦理|刘桂杰

文学理论

玻璃的空间意义与建构功能|邓迎迎

史蒂文森的唯美主义:从王尔德的三种美学谈起|高卫泉

征稿启事

本辑人物:聂珍钊教授    


对比栏

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2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3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4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