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英语教程》(第3版)是“新文科英语系列”的一种,在新文科理念指导下,进行了全面优化。教程通过跨学科整合、现实问题导向、文化多样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教程分为八个单元,涵盖历史、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每个单元包含Quotes、Reading A/B/C、Telling China’s Story等板块,旨在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跨文化交流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用书提供教学指导和资源支持,以提升教学质量。教程的编写旨在为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新文科理念的探索与学习实践平台,共同为教育变革与发展贡献力量。
	
	【编者的话】
当今社会,伴随着全球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结构的变迁,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单一学科的知识结构已无法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从2017年起,我国相继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和新文科建设,掀起高等教育的质量革命,以及人才培养范式的系统变革。2020年11月召开的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新文科的理念,凸显其加快创新发展、提升综合国力、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职责。
新文科理念的应运而生,为传统的学科体系带来了新的视角与可能性。作为文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语教育既是新文科教育的有机构成部分,又是全面实施其他学科人才培养的有力抓手。要做到不在“四新”建设中缺位,外语教育需要以更宏观的学科视角、更多元的教育理念以及更全面的培养模式开展跨学科培养,鼓励学生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促进自身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尤其是增强人文素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全球胜任力。
基于上述时代背景与国家战略需求,我们组织修订了《人文英语教程》,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践行新文科理念所倡导的综合性学习,选文题材涵盖历史、文化、艺术、地理、科技等多个领域,力求展现知识的多维性和学科的融合性,从编写理念、文章选材、内容结构、思政引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优化和探索实践。《人文英语教程》(第3版)体现了以下几个核心理念:
1跨学科整合
本教程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通过结合历史、文化、语言和科学等领域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培养综合素养并提升创新能力。比如第一单元Reading C介绍了第五届索尔维会议这一物理学界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第七单元Reading C讨论了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这些都显示人文科学不仅为自然科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支持,还激发了创新思维,促进了学科间的融合,培养了具有战略视野和价值伦理观念的科技人才。
2现实问题导向
本教程注重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第一单元引导学生探讨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和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第三、四单元对《红楼梦》、京剧和中医的介绍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魅力。通过引入社会热点、文化传统和科学发展等现实主题,本教程有效地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参与感,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形成应对复杂现实问题的能力。
3文化多样性
本教程突显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尤其注重传播中国文化,强调对中国智慧的深刻解读。每个单元都设计有中国元素,聚焦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文化和科技、艺术和哲学、人物和传承等方方面面;同时对国外的介绍也不仅关注西方世界,还涵盖了第三世界国家。此外,本教程专门辟有一个单元探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际影响力对世界的深远影响。通过这些丰富的案例和跨文化比较,在培养学生全球视野的同时,增强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帮助他们成为兼具国际视野和文化自信的创新人才。
4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本教程致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教材中的跨文化比较、任务活动、项目学习、批判性思维训练以及自我展示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些设计既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能激发他们独立探索的动力,提高自我管理和学习策略的应用能力,从而更好地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结构设计上,本教程分为八个单元,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特定主题展开,包括历史转折点、影响力人物、艺术与文化欣赏、多元习俗与传统、地理与旅行探索、生活万象、人文与自然科学的融合以及中国的全球足迹等。这些主题不仅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承载着丰富的知识与深刻的思考,更是将中国元素融入教学中,让学生在培养语言技能、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同时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进而在全球语境中定位自己的文化与身份。
每个单元都包含以下几个板块:
Quotes
每个单元开篇引用来自中外著名历史人物或学者的名人名言,可以为学生提供有关单元主题的背景知识。名人名言往往包含深刻的哲理或观点,可以作为课堂讨论的起点,用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自我反思。
Reading A和Reading B
作为单元学习的主要板块,两篇课文在内容和特色上有一定的区别。Reading A从具体的文化传统、人物生活、历史事件等角度出发,提供详细的背景和深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Reading B则更注重启发思考和跨文化理解,通过对比不同地区、国家或领域的现象,鼓励学生形成全球化视野和批判性思维,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在课文正文前后,设计有Preview、Warming-up Activity、New Words、Useful Expressions、Knowledge Extension以及Exercises等环节,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阅读训练体系。
●Preview部分由一段简短明了的文字构成,介绍文章背景,点明文章主题,构建背景知识,明确阅读的目的和重点,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Warming-up Activity部分通过图表填空、信息匹配、知识点查找等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参与感,激活背景知识,为后续学习创造一个积极的环境。
·New Words和Useful Expressions部分依据大学英语词汇表,按课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注解了词汇短语在课文中的词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某些实用表达可能蕴含的特定文化背景,更好地理解相关文化,增强语言实际使用能力。
●Knowledge Extension部分打破了常规讲述式的单一模式,设计了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究来拓展知识,形成新旧知识关联,促进知识的整合和应用。通过主动参与拓展学习,学生不仅能拓宽视野和增强文化意识,还能在相关知识的实际应用过程中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分析,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 Exercises部分在设计上继承了之前版本的独特形式,以Unit为单位进行整体设计,根据每篇课文的实际情况,从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维度设计了简短回答、正误判断、内容排序、信息填空、单项选择等题型,从语汇使用维度设计了句子改写、同义词替换、短语词汇匹配、选词填空和词形变化等题型。这种设计既能贴合课文不同类型文章的体裁,又能避免练习题型的单一雷同,便于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词汇构建、阅读理解、跨文化交流等各项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并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精神。
Reading C
该板块有一篇拓展阅读课文。练习仿照四级考试的形式,设计了阅读理解题和信息匹配题。阅读理解题涉及文章的主要观点、细节信息以及推理能力的考察,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选择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信息匹配题则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结构,找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增强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这种练习,学生在熟悉考试形式、增强考试信心的同时,还能在解题过程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增强对词汇和句型的敏感度,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Telling China's Story
该板块为语言产出实践活动,融入了与各单元主题相关的中国元素,通过多样化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在讲述中国故事的过程中增强历史认知,塑造文化认同,丰富文化体验,促进社会实践,理解人生阶段,关注科技发展,培养综合素养。这一部分通过实践来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跨文化理解能力和培养国际视野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程配备了教师用书,旨在协助教师更有效地规划和实施课程。教师用书深入解析了教材中的每个单元和模块,帮助教师把握教材的核心内容及难点。此外,它还提供了与教材相关的额外信息、历史背景、文化背景或学科扩展内容,并突出重要的知识点和难点,以便教师能够更加生动、准确地讲解教材内容。通过系统化的教学指导和丰富的资源支持,教师用书致力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教程的编写旨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高校师生和外语学习爱好者提供一个关于新文科理念探索与学习实践的平台。希望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文科的核心思想,探索其对其他学科学习的促进作用。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愿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衷心感谢所有参与本教程编写的作者、编辑和设计人员,他们的辛勤工作使得本教程得以问世。希望本教程能够成为莘莘学子外语学习旅程中的一个可以信赖和喜爱的伙伴,帮助他们在全球化的世界中加强对中外文化异同的认知,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囿于编者水平和时间上的局限,本教程必然存在不足之处,欢迎各位专家、广大师生在审阅和使用本教程的过程中多提宝贵意见,以使本教程不断更新和完善。
编者